周國平:有些作文題孩子們寫不了,只能編
小學生寫作文的重點應該放在童趣,寫好玩的事、好玩的想法,至于語句是不是很通順,有沒有錯別字,我真覺得不重要。寫作源頭不能被堵塞了。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王冰雅
一個人喜歡閱讀,能按照自己的興趣來支配閱讀,這樣的人就具備了一種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自我教育的能力。圖為河南省溫縣西關小學學生閱讀經典詩詞。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26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周國平:寫給兒童的閱讀建議》)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閱讀的習慣,多半是在兒童期養成的。兒童閱讀因此格外重要。通過詩歌、故事、小說、散文等等,文學閱讀呼應著兒童的生命成長;科學閱讀不僅是多識草木鳥獸之名,也讓兒童更多地理解人與自然、人與宇宙之間的關系;人文閱讀讓人追問生命,了解人類更廣闊的精神世界,搭建起他們洞察自己與世界的基本框架。2018年4月13日到15日,親近母語研究院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兒童閱讀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辦。主題是更廣闊的兒童閱讀與兒童生命成長,如親近母語創始人徐冬梅所說:“閱讀的真正意義是兒童在和書本、成人的互動中,完成對自我生命的建構。”哲學學者、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周國平先生給兒童閱讀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方法。我們摘登部分內容,供讀者參考。
教育應該抓在根本上,讓人成為一個人性意義上優秀的人,擁有自由的頭腦、豐富的心靈、善良高貴的靈魂,這才是一個值得爭取的目標。僅僅是知識,甚至更低一點,為了將來有一個好的職業,這些目標太可憐了。
現在小學里有些作文題目根本不適合孩子們寫,他們毫無體驗,只能編。小學生寫作文的重點應該放在童趣,寫好玩的事、好玩的想法,至于語句是不是很通順,有沒有錯別字,我真覺得不重要。寫作源頭不能被堵塞了。
我出了兩本書,都叫《周國平論教育》,一本的副題是“守護人性”,第二本的副題是“傳承高貴”,表達了我對教育的看法。有一回教育電視臺給我做個采訪,主持人問我,你從來沒當過老師,專業也不是教育,憑什么寫兩本書論教育?
有三點理由。第一,我當過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對教育深有體會。第二,我是學生的家長,兩個孩子都在學校上學,從家長的角度也有體會。第三,我是研究哲學的,研究哲學和教育有密切的聯系。哲學思考的是人該怎么活著,怎么活著有意義,應該怎么做人。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們好好地做人,實現人生的價值。
語文教育要做什么
先說對語文課和語文教學的看法。在我眼中,語就是母語,文就是人文。語文教育主要的使命就是兩條:第一,母語訓練;第二,人文素養的培養,或心靈的培養。
“語文是一種知識”——如果這樣定位就錯了。語文主要不是知識,是能力。從母語訓練來講,要培養的是說、讀、寫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閱讀的能力和文字表達的能力。從人文培養、心靈培養來說,要培養感和思的能力。感是感受能力,心靈的豐富,對人生、對世界有豐富的感受。還有一個,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個人有敏銳豐富的感受能力,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一個有人文素養的人。
母語訓練的重要性在哪?第一,它是人生全部教育的起點。尼采有一個比喻:母語是一個人的文化母乳。母語是一個人心靈成長最重要的環境,人都是在母語的環境里、在母語的滋養下學會思考、表達、交流的。
現在改革開放,我們教育的孩子們,以后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