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本科大數據專業增7倍,機器人專業增2倍
在4月28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范海林介紹了普通本科院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情況。
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啟動了新工科建設,審批設置了智能制造工程、智能醫學工程、智能建造、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新工科專業。
在4月28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范海林介紹了普通本科院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情況。
范海林介紹,教育部加快培養新興領域緊缺急需人才,超前部署了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相關專業,聯合有關部委支持26所高校建設示范性微電子學院、支持7所高校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網絡安全學院等。
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啟動了新工科建設,審批設置了智能制造工程、智能醫學工程、智能建造、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新工科專業;在備案專業中,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點250個,同比增加了近7倍,新增機器人工程專業點60個,同比增加了近2倍。
2017年,批準設置目錄外新專業43個,其中93%以上為應用型本科專業。
目前,共有208所高校的1257個本科專業點、514個研究生層次學科點參與“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覆蓋在校生約26萬人,2.4萬名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擔任了高校兼職教師,1萬多名高校教師到企業掛職學習,1萬多家企業參與校企聯合培養,企業與高校共建了626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為高校普遍開展校企合作提供了示范經驗。
范海林介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推進良好。華為、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京東和谷歌、蘋果、英特爾、微軟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積極參與其中。2017年,221家企業發布項目15926項,提供經費和軟硬件支持達36.9億元,參與高校906所。目前,2018年第一批項目指南征集已經完成,346家企業發布項目14831項,提供經費和軟硬件支持約35億元。
發布會上,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司長田福元介紹,目前,絕大多數省份開展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改革,遴選出300多所高校開展試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啟動實施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項目,“十三五”期間,在全國范圍內支持100所高校加強實習實驗實訓環境、平臺和基地建設,要求項目學校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日前,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
“我們將開展大樣本試點,研究制定并啟動實施‘十百千’產教融合行動計劃,通過部省共建職業教育試驗區等形式,遴選10個左右省份、100個左右城市、1000家左右示范職業學校(職教集團)和企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繼續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進一步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繼續指導建設一批校企深度合作項目,助推企業發展。”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謝俐說。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