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夏天的故事

戰死者的故事要由后人來講,而只要活著的人沒有忘記,如同美國電影《尋夢環游記》所說,他們就沒離去,仍在愛人心里。

責任編輯:朱又可

女兒在父親家鄉找到的父親照片。(資料圖/圖)

清明時節準備首次前往臺北忠烈祠拜祭父親的張亞杰女士不止一次說過,“這一切只是因為這是我媽媽的囑托,因為她寫在遺囑里,我就必須做到。”

張亞杰隨她母親的姓,她母親叫張宏恩,在2003年9月去世前留下遺囑寫道,“我活著的時候總想走近常德城他的葬身地方生活到我的終點,我也曾去民政局咨詢有關規章制度,或許他們怕麻煩沒有回示。為此請你們路過常德的時候將我的骨灰灑到烈士墓旁的花土里,作為我的心愿及追思計劃。”

她說的是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民政部中華英烈網是這樣介紹的:1943年11月16日,日軍分三路進攻常德城,當時駐守常德的國民黨軍57師在余程萬師長的帶領下,誓死守衛常德。經過20多天的激戰,57師5000多名官兵壯烈犧牲。為紀念為國捐軀的將士,1944年常德會戰結束后,國民黨軍第74軍軍長王耀武決定在常德建造“烈士公墓”,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修建完成。

大約在1945或1946年,張宏恩在這里第一次看到他的名字,從而確認他犧牲了。

他。

是怎樣的心情,在離開他多年以后變成她遺囑里這樣簡單一個字,并且只提了一次,通篇沒提到名字,卻伴隨最明確的心愿,要和他回到一處?

他叫楊維鈞,1943年12月2日犧牲在常德戰場,時年30歲,是國民黨軍74軍57師169團第一營營長。

當他的戰友在常德克復之后第一時間趕去把遺物送到張宏恩手里,肝腸寸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