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行善要避免大包大攬,農民的事情讓農民自己做
農民的事要農民自己去做,企業家不能大包大攬。
責任編輯:呂宗恕
行善不僅是給人多少錢,而且要給人帶來發展機會,帶來美好生活,推動美德成長和主人翁的意識,行善的最終目的是要回歸到受助者自身主人翁意識的成長。
農民的事要農民自己去做,企業家不能大包大攬。我們要學會做一個協作者,出錢出點子,但一定要讓他們自己去做,自己解決問題。
在官湖村長大的企業家陳生心系家鄉,斥資改變家鄉貧困面貌,在家鄉修建巨大的門樓,將城市化的別墅搬進了青山綠水的村莊,試圖給自己的鄉親提供一個舒適又現代的生活環境。然而,事情的發展卻有些出人意料。在鄉村,做好事究竟該怎么做?南方周末對話中國鄉建院院長李昌平和公益組織“古村之友”的發起人湯敏,試談企業家該如何報效家鄉。
南方周末:對于這次湛江企業家在家鄉建別墅的風波,作為鄉建的專業人士,你們怎么看?
湯敏:首先,從動機和發心上,企業家回鄉行善是值得鼓勵和贊許的,但在這件事情上,他的操作不成熟。但我希望這件事不要對企業家報效家鄉形成負面影響,總體上來講,我們要鼓勵企業家們報效家鄉。在報效家鄉的過程中總要交一些學費,遇到一些問題,這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