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發先行”到“產業先行” 首部省域人居環境報告探索城鎮化升級空間

廣東是制造業基地,產業基礎雄厚,城鎮化率、城鄉一體化水平高,城鄉差距小。隨著工業4.0極速推進,制造業不斷升級,廣東的城鎮化進程,又面臨著逆城市化、產城融合的考驗。2016年,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特色鎮發展。特色小鎮模式的出現,有望破解新型城鎮化遭遇的新問題。

中國新型城鎮化人居環境發展論壇現場

2018年4月25日,“2018中國新型城鎮化人居環境發展(廣東)論壇”在廣東惠州舉行,會上發布了《廣東新型城鎮化人居環境發展報告(藍皮書)》,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省域層面專題研究新型城鎮化人居環境發展的藍皮書。

“今天,中國城鎮化進程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我們在智慧小鎮領域的全新探索,雖然走得極其不易,但卻是一個非常值得的嘗試。”論壇上,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兼產城事業部總經理向俊波說。

2016年8月,碧桂園發布產城融合戰略,接著首個科技小鎮項目潼湖科技小鎮落地惠州。向俊波說,通過探索產城融合的市場化模式,科技小鎮將帶動周邊產業和經濟發展,反哺城鎮經濟發展,助力城鎮化水平的提升。

“逆城市化”的市場空間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改革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指出,工業企業遠郊區化是國際城鎮化進程的普遍規律,因為工業需要低成本的土地供給,不得不選擇價格更低的中小城鎮,或者遠郊區。美國微軟、蘋果公司都在郊區小鎮,法國、德國的大企業也在郊區。

以深圳為例,近幾年深圳依托科技創新,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同時,隨著經濟規模水漲船高,房價也一飛沖天。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將一部分產業及人口擠出了大都市昂貴區域,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經歷過的逆城市化現象。

毗鄰深圳的惠州潼湖,交通便利,成為大城市外溢效應的承接地。向俊波介紹,綜合計算企業發展的建設、土地、配套以及運營等成本發現,潼湖全口徑成本僅為深圳中心區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員工配套居住成本約為深圳的三分之一。

潼湖科技小鎮就是典型案例。李鐵認為,潼湖小鎮是在一片未開發的空白區域進行建設的,隨著逆城鎮化的興起,應允許一定規模的工業企業到小城鎮和村莊落戶。“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在不增加污染和成本的條件下,形成企業發展的空間。”

“總書記提出美好的愿景后,大家不要認為城市不干了,就去農村,這是不可能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守英敏銳指出,城鄉融合一定是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局面,原來城市搞城市、農村搞農村的格局勢必會被改變。

在劉守英看來,目前資本已開始下鄉,下一步就是人和土地。“過去15%的農村勞動力往城市發展,現在人開始回流,土地雙向配置,集體土地流轉松動。”他看到了產業破局的希望。

產城融合式的新型城鎮化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市場化程度高。”潼湖項目操盤手向俊波說,潼湖科技小鎮就是碧桂園利用市場化,自下而上地解決中國城鎮化問題的探索和嘗試。

“包括地價在內,碧桂園在該項目上總投入將近30億元。”向俊波透露,碧桂園集團主席楊國強并不設投入產出比,也不要求快速銷售回籠資金,而是樂意為產城融合吃螃蟹。

作為啟動特色小鎮建設最早的企業之一,碧桂園首個特色小鎮已落地惠州潼湖。

向俊波介紹,9月潼湖科技小鎮開園,屆時會有二十多家上市企業入駐園區,園區逐漸開放,首期2平方公里園區的產值大概是150億元左右,稅收大概在10億元左右。

隨著中國城鎮化水平快速提升,城鎮經濟和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城鎮化紅利逐漸釋放。2016年8月,碧桂園順勢發布產城融合戰略,宣告正式進軍產業地產。選址一線城市周邊和強二線城市的30—80公里重要區域,未來5年投入千億元建設科技小鎮,碧桂園城鎮化3.0版本雛形初現。

從2013年首度跨越千億大關,到2017年碧桂園實現銷售金額達5508億元,躍居中國房地產行業銷售金額榜首。銷售數據表明,碧桂園每一次業績大爆發,都精準踩準了城鎮化進程的步點。

科技小鎮在優先發展生態友好的高新產業同時,利用26年來的“造城”經驗,配套更好的商業、教育、醫療、交通等多重資源,實現職住一體,宜居宜業。

用科技破除“千鎮一面”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劉士林認為,過去對智慧城市,包括智慧小鎮的理解是狹隘和有偏差的。“國內一般的團隊,做智慧城市都是從IBM的界定入手,其實不應該只關注科技層面的智慧,智慧城市的試點中,應該包含三種智慧不可缺少,分別是科技、管理和人文,”劉士林說。

為解決產業創新和“千鎮一面”的問題,碧桂園科技小鎮推行一鎮一主題、一鎮一產業的模式,通過“產業先行”,為城鎮化發展嫁接優質資源。

目前潼湖科技小鎮聚集包括思科、富士康、創新工場等超1200家企業機構,涵蓋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型交通、創新服務等八大產業資源,助力科技小鎮形成完備的產業集群和創新聯盟。

“小鎮在其他方面的創新都比較難,只有科技創新比較靠譜。這為智慧小鎮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和氛圍。”劉士林認為,在如何建好智慧小鎮方面,致力于打造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產業新城的碧桂園潼湖科技小鎮,是個值得關注的案例。

他說,在引入科技企業和科研單位時,要有主打,如此大體量的項目不可能將每個引進來的企業都孵化,要選擇一兩個主打產業,形成規模,就可以解決小鎮前期開發投入大的問題。

為促進入駐企業發展,碧桂園依托自有基金并聯合產業基金機構,設立200億產業專項投資基金和300億清華碧桂園科技創新基金,解決園區企業的融資問題,助力企業以及產業經濟發展。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