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汶川 | 新北川:種“野地”的城里人

2010年,隨著北川新縣城建成,永昌成為繼深圳之后全國第二個沒有農民的城市。但如今,部分成了城里人的北川人,正重新變回農民。

責任編輯:呂明合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李慶團開的一塊地。他在這里種了十幾種蔬菜,不僅一年四季不用買菜,還可以拿到夜市去賣。(南方周末記者 柴會群/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5月10日《南方周末》)

2010年,隨著北川新縣城建成,永昌成為繼深圳之后全國第二個沒有農民的城市。但如今,部分成了城里人的北川人,正重新變回農民。

好看的“公園”,險些變成更實用的“菜園”。最初幾年,縣城的小區、公園、綠化帶,只要有可能,居民們都統統種上了菜。

“種野地”是個好事,對幫助災民走出地震陰影起到正面作用——北川縣政協經濟委的趙其洲有同樣的認識,“他有事做了嘛,有收成就有滿足感,就高興了,否則兩個老人在家,你看我我看你,老想這些傷心事。”

從一個城鎮居民到一個種田農民的距離有多遠?對北川新縣城永昌鎮的居民李慶團而言,大約是三公里。

2018年4月中旬的一個清晨,天還沒亮,家住爾瑪社區的居民李慶團就蹬著輛二手三輪車出了門。走過安昌河上的一座橋,橫穿一條寬闊的馬路, 再沿著土路走二十分鐘,他便來到屬于自己開的那塊“野地”。最近地里旱,旁邊的水渠夜里好不容易積下點水,去晚了,就會被別的“種野地”的人先搶去澆地。

三年前,李慶團“開”出了這片地,用來種菜籽和谷子。不遠處的山坡上,另一小塊地,種的是萵筍、菠菜、胡豆等十幾種蔬菜。兩塊地加起來,有近兩畝,足夠這位縣城里的居民貼補家用。

震后十年,在北川新縣城永昌鎮,這個5·12地震災后惟一一個異地重建的縣城,“種野地”正蔚然成風。幾乎一夜之間,縣城周邊那些暫時閑置的土地上開滿了油菜花。

2010年,隨著北川新縣城建成,搬遷至此的北川人,不管過去的身份是居民還是農民,最終都成了居民,永昌因此成為繼深圳之后全國第二個沒有農民的城市。但如今,部分成了城里人的北川人,正重新變回農民。

在北川新縣城周邊,被集中開墾的“野地”主要有兩塊:安昌河“北橋”西南側的一片和縣城北面公安局看守所附近的一片,總規模有數千畝。這些地按照“先占先得”的原則被農民們耕種,有的還進行了“土地流轉”——開發者以一年幾百元的價格轉讓給其他想耕種的居民。

隨著種地風氣日盛,縣城邊安昌河的河灘地也被人開墾出來。對于開地者來說,種這些河灘地的風險更大,除了不被官方允許,作物還經常被河水沖走,即使如此,老百姓仍樂此不疲。

4月中旬的一個傍晚,在北橋南面不遠處的河灘上,南方周末記者碰到一位手拿鋤頭邊干活邊唱歌的老人。一問,竟然是當年著名的“敬禮娃娃&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