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之后的難題:150萬德國難民如何融入社會
如何讓150萬難民融入德國社會,是一直引發爭議的問題。
責任編輯:聶寒非
當地時間2018年2月20日,德國柏林,當地舉辦難民移民招聘會。約200家公司為4500名難民移民提供就業機會。據德國聯邦移民與難民局統計,從2015年到2018年4月,提交避難申請的人數共計約150萬人。
(本文首發于2018年5月10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150萬難民在德國》)
來自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等國家的避難申請人,一旦難民身份得到確認,即可拿到3年的居留簽證,可以全職工作并享受和德國人一樣的社會福利。3年后,只要語言過關并可以自食其力,就有機會拿到永久居留權。因此,德國不僅僅是在“接收”難民,而且是接納了可能會永遠居住在這里的大批移民。如何讓150萬難民融入德國社會,是一直引發爭議的問題。
2015年,難民潮涌入德國。雖然德國難民政策一向寬松,但這么大規模地接收難民在聯邦德國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僅2015和2016兩年,就有120萬余人在德國申請避難。據德國聯邦移民與難民局統計,從2015年到2018年4月,提交避難申請的人數共計約150萬人。
大規模接收難民給德國政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2017年9月的德國大選中,極右政黨德國選擇黨獲得了12.6%的選票,以第三大黨的身份進入聯邦議院。這是二戰結束后極右政黨首次進入德國聯邦議院。2017年9月到2018年3月,組閣歷程困難重重,難民問題成為各政黨爭執的焦點。
來自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等國家的避難申請人,一旦難民身份得到確認,即可拿到3年的居留簽證,可以全職工作并基本享受和德國人一樣的社會福利。3年后,只要語言過關并可以自食其力,就有機會拿到永久居留權。因此,德國不僅僅是在“接收”難民,而且是接納了可能會永遠居住在這里的大批移民。如何讓150萬難民融入德國社會,是一直引發爭議的問題。
天天和難民打交道的人
從2015到2017年,德國新開設融入班約5萬個,然而,從2005到2014年這10年,開設的融入班總共也不過8.5萬個。融入班的德語老師成為天天和難民打交道的人,也成為這必將寫入德國歷史的大事件的親歷者。
要想融入德國社會,首先要學習德語。聯邦移民與難民局規劃的“融入班”,是支持難民學習德語并了解德國社會概況的主要措施。融入班早在難民潮到來之前就有,之前主要提供給東歐德裔、新來德國的移民、已在德國長期居住的外國人、歐盟成員國居民及有融入需求的德國人(可理解為持有德國國籍的移民)。
融入班主要以語言課程為主,共600個學時,附加100個學時的國情基礎課,介紹德國簡史、政治、社會福利與教育制度。難民潮到來之后,聯邦移民與難民局為有居留前景的難民(厄立特里亞、伊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