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仁之與梁思成

清華燕京兩校毗鄰,父親騎著從英國帶回來的三槍牌自行車去清華園,梁先生的車子往返清華和市政府也過燕京,時相過從。

責任編輯:朱又可

 

侯仁之(1911-2013)(作者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5月10日《南方周末》)

賠書

1949年9月底我父親侯仁之留英歸來,回到燕京大學教書。不多久便懷著激動的心情,前往清華大學新林院8號小樓,看望久仰的梁思成教授和夫人林徽因教授。應該說,首先是從林徽因先生那里,父親聽到了他們兩位共同的“心聲”——那還是父親在燕京大學讀本科的時候,每個學期學??傄e辦幾次“大學講演”,主講人大都是從校外請來的知名學者,學生們可以自由參加。大約是1934年秋天的一次大學講演,林徽因先生主講中國古塔的建筑藝術,父親慕名前往??墒窃僖矝]想到,這一次精彩的講座,卻開啟了他對古典建筑藝術的感知。

大學畢業后,父親作為顧頡剛教授的助教,協助開設《古跡古物調查實習》一課。當時父親正熱衷于探索北平這座文化古城的起源和變遷,已經感覺到單憑文獻記載是不行的,需要實地考察,特別是實跡的印證。因此他經常只身跋涉于荒郊野外。隨后父親為調查實習班編輯一冊小書《故都勝跡輯略》,在前記中寫道:北平為遼金元明清五代建都之地,史跡最富,雖一磚一瓦之細,亦多渲染鮮明濃厚之歷史色彩。

1941年12月父親因抗日被捕,出獄后緩刑期間,將獄中腹稿《北京都市地理》移記紙端??箲饎倮?,父親留英三年,完成論文《北平歷史地理》。

聽林徽因先生的講演之后十五年,父親終于有機會拜訪梁、林兩位先生。親炙教益,這是第一次。父親后來回憶時說,徽因先生在家中也像在講臺上那樣才思縱橫,侃侃而談,可是思成先生看上去卻顯得格外誠摯而凝靜。父親印象深刻的是思成先生問他的第一個問題:“你研究歷史地理能為北京城作什么?”實際上也正是這第一次會面,促成父親走上一條業務探索的新路,也就是運用歷史地理學的專業知識為城市規劃建設服務的道路。

清華燕京兩校毗鄰,父親騎著從英國帶回來的三槍牌自行車去清華園,梁先生的車子往返清華和市政府也過燕京,時相過從。父親1950年1月2日的日記中只有兩行字:

10點梁思成先生來電,約4:30見。

談愛丁堡城 中國歷代都市設計 “人民首都”

——看來“人民首都”已經成為他們談話中使用的專有名詞了。

這個時期,梁、林兩位先生正在帶領清華大學營建系近十位教師組成的設計小組投入國徽的設計。父親親眼看到他們是怎樣在家里工作的:進到房間環顧四壁,一條又一條灰布的條幅從屋頂垂下來,正是一幅幅在構思中勾畫的國徽草樣,在滿墻壁條幅的圍繞中的是病榻。林先生患肺結核病多年,伴有吐血,梁先生也時有抱病在床。設計小組就在家中夜以繼日地討論修改圖案,1950年6月全國政協國徽方案審查組評選時,梁、林兩位先生都病倒了,由設計小組成員兼任秘書的朱暢中代表出席。最后由梁、林兩位主持的清華大學設計方案中選,1950年9月20日國徽圖案正式頒布。

不僅是國徽設計,林徽因先生還付出了很多心血挽救瀕于失傳的景泰藍工藝和設計。為了解決一個與設計有關的問題,她想參考一本英文寫的關于印度藝術的書(E.B.Havell著Indian Architecture:Its Psychology & History)。清華大學沒有,要父親到燕京大學圖書館找。父親借到了,為她送去,她高興得不得了,躺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