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保釣運動歷史
除了政府方面對釣魚島歸屬問題的嚴正聲明外,民間保釣運動一直未間斷,從1970年開始算起,已經有38年歷史。
釣魚諸島位于臺灣基隆市東北約92海里的東海海域,主要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和北小島及一些礁石組成。釣魚諸島總面積是6.3平方公里。在這些島嶼當中,釣魚島的面積最大,4.3平方公里,海拔大約是362米,釣魚島上長期無人居住,在中國的歷史上也叫釣魚臺,這個釣魚臺列島也叫釣魚島列島。明、清兩朝均將釣魚諸島劃為我國海防管轄范圍之內,已明確為中國領土。
1895年4月17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及釣魚臺割予日本,這些島嶼被日本劃歸沖繩縣管轄。
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國簽訂《舊金山和約》,將釣魚諸島連同日本沖繩交由美國托管。
1970年9月10日美國國務院稱將琉球群島及釣魚臺移交日本。
1971年6月17日,日美簽訂“歸還沖繩協定”,這些島嶼也被劃入“歸還區域”,交給日本。
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歸還”日本,其中包含了釣魚島。
除了政府方面對釣魚島歸屬問題的嚴正聲明外,民間保釣運動一直未間斷,從最早的海外留學生、到港臺民眾、再到兩岸三地民眾同時參與,從1970年開始算起,已經有38年歷史。
七十年代——
1970年底,一本來自普林斯頓大學《釣魚島須知》的小冊子,其中重點提到釣魚島問題背后隱藏的日本對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爭奪,并且從地理、歷史、海洋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