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論文:霍金沒有留下確定的答案
在最新的論文中,霍金和合作者基于弦理論對宇宙的結構進行了全新的預測。
責任編輯:朱力遠
霍金和論文合作者赫托格。
(本文首發于2018年5月17日《南方周末》)
在最新的論文中,霍金和合作者基于弦理論對宇宙的結構進行了全新的預測。他們認為,我們的宇宙不僅是有限的,而且結構也要比目前很多涉及大爆炸的理論所預測的簡單得多。同時霍金還對自己此前提出的理論進行了修正,并提出思路去尋找多重宇宙存在的證據。
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英國劍橋逝世,享年76歲。送別之后,我們突然發現,這位飽受疾病折磨長達半個世紀的科學大師,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然沒有停下對宇宙起源和命運的思考。只是這一次,他并沒有給我們留下一個確定的答案。
5月2日,霍金生前完成的最后一篇論文在《高能物理學報》(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上發表,合作者是比利時魯汶大學的教授托馬斯·赫托格(Thomas Hertog)。赫托格早年在劍橋大學學習期間,正是在霍金的指導下獲得了博士學位,并在此后成為與霍金關系密切的合作者之一。
傳統理論中的多重宇宙藝術想象圖。
有限而簡潔
在這篇論文中,霍金和赫托格基于弦理論,對宇宙的結構進行了全新的預測。他們認為,我們的宇宙不僅是有限的,而且結構也要比目前很多涉及大爆炸的理論所預測的簡單得多。同時在論文中,霍金還對自己此前提出的理論進行了修正,并提出思路去尋找多重宇宙存在的證據。
現代大爆炸理論目前是解釋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論,它預測我們身處的這個宇宙來自于暴脹,即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后的極短時間內,宇宙以指數形式膨脹。宇宙學家普遍認為,暴脹一旦開始,在宇宙中的某些區域內,它就永遠不會停止。在這些區域內,量子效應會使暴脹永遠進行下去。所以從整個宇宙來看,暴脹的過程是沒有終點的。在這個被稱作&l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