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點贊,網紅面包店背后的“無聲”世界
未來社會,作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應該只有人,而沒有殘疾!
責任編輯:呂宗恕
無聲店的店員何睿(左)、安榮晨在等待顧客的詢問時,用手語交流。
(本文首發于2018年5月1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一家網紅面包店的“無聲”世界》)
編者按
自1991年開始,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被設立為全國助殘日,今年是第二十八次,恰逢520。讓我們走進一家網紅面包店的“無聲”世界,品味其中的“苦”與“樂”,感受滿滿的愛意。
愛早已蔓延,政府、企業、基金會、NGO,甚或是看似渺小的個體都在合作創新中努力,改變原有的慈善救濟,倡導和踐行著賦權賦能,共同破解殘疾人就業難題。未來社會,作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應該只有人,而沒有殘疾!
一千多日夜的等候,無聲店終于營業。從抖音百萬贊,到各大媒體報道,廣州一家只招聘聾啞員工的“無聲的cake”面包店成網紅。
鮮花、掌聲還伴隨著質疑,“無聲的cake”一路走來,創辦人邱俊坤、曾楠深感光環背后的不易。在這個“無聲”世界里,人們大多只看到光鮮的一面,但他們有太多的艱辛從未對外“發聲”。
2018年5月初,廣州白云區一家以招聘聽覺和語言障礙者(以下簡稱“無聲人”)為主的面包店“無聲的cake”(以下簡稱“無聲店”)發出一紙聲明,稱網絡上關于無聲店加盟的信息均為假消息,無聲店只做直營連鎖。“無聲的cake”從3月份試營業期間抖音短視頻App獲百萬點贊量,之后新華社、人民日報、廣州日報各媒體報道,短時間內,無聲店幫助無聲人就業的消息廣為傳播。
招聘殘疾員工為主的企業逐漸被社會關注。每年五月的第三個周日是全國助殘日,除了政府和公益組織在幫助殘疾人就業方面做出的努力,這些年,不少企業也在發力。
一千多日夜的等候,無聲店終于試營業
“我們都一樣,一樣的堅強,一樣的全力以赴追逐我的夢想……”“無聲的cake”店長徐曉英錄下店員表演手語的視頻,她哭了。2018年4月28日,“無聲的cake”正式開業。這家店除了店長,其他都是無聲人。開業盛典的手語表演,店長看著這首《和你一樣》歌詞對不上聲音,有些心酸,“如果他們能聽見,就能夠及時對得上,但是,就是聽不見。”
“無聲的cake”的開店故事,要從創辦人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