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山車般從沸點到冰點, “飛地”燕郊樓市三年發生了什么?
從沸騰到冰點,成就了無數地產商和炒房客,也讓不少人一腳踩空,后悔不已。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7年5月7日,河北大廠,購房者在房產中介的帶領下來到某小區看二手房。
(本文首發于2018年5月1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從沸點到冰點 燕郊樓市三年過山車》)
燕郊,這片距離北京最近的“飛地”,近三年來被夾在北京與河北的政策之間,左右搖擺。從沸騰到冰點,成就了無數地產商和炒房客,也讓不少人一腳踩空,后悔不已。
三年前那個夏天,楊斌行走在北京與河北交界地帶,架設在潮白河上、通往大廠回族自治縣的大橋兩端,車流涌動,人聲鼎沸,走幾步就能碰到同行。
他當時27歲,在燕郊本地一家房產公司做代理銷售,給華夏幸福的孔雀城項目賣房子。后來辭職到北京,自己開了家小中介。雖然現在經手的都是動輒五百萬以上的交易,但他仍然忘不了三年前在燕郊的巔峰經歷——樓盤一天一價,買家動輒全款兩三套。
大廠隸屬河北,卻與燕郊香河共同組成位于京津之間的一個三角地帶。因為被京津包得嚴嚴實實,它們成為中國廣袤土地上最著名的“飛地”之一。這片夾在北京和天津之間的區域本該因為地理優勢而獲得發展,但多年來,隨著房價一波波上漲,一幕幕樓市鬧劇也在這里反復上演。
徐芳2016年第一次到北三縣看房時,當時整個北三縣的均價已經超過15000元/平方米。她最后只能選擇在更遠的香河買了兩套房,因為通州副中心的熱炒,香河房價當時也要近兩萬元,而燕郊部分熱點樓盤更是被炒到了3萬元以上。
但在2018年5月初的一個下午,曾經的盛況早已不復存在,三年過去了,這片飛地因為限購,成交稀少,房價也大幅下滑,香河大廠現在房價只有一萬出頭。
三年前由“北京副中心”引發的北三縣樓市熱潮,而今早已偃旗息鼓。在政府用各種辦法杜絕炒房后,北漂們的買房通道也近乎被堵死。樓價大幅下滑之后的北三縣,今天正處在一種復雜而奇怪的狀態,一邊風聲鶴唳,一邊暗流涌動。
燕郊,這片距離北京最近的“飛地”,近三年來被夾在北京與河北的政策之間,左右搖擺。從沸騰到冰點,成就了無數地產商和炒房客,也讓不少人一腳踩空,后悔不已。
當然,最好運的是更早之前住在那里的一批北漂。他們因為早年定居燕郊而在牛市成功套現,脫離了睡城,成為新北京人。
這樣的故事激勵了更多后來者,雖然一河之隔到底是兩個世界,國道依舊擁堵,通勤也仍然辛苦,但很多人還是覺得,這是搬進北京的最佳“跳板”。
有人踏過跳板有人接盤被套
汽車堵在北京國貿橋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