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百年禁止通婚的古村終于化解“世仇”了

曾有兩村在外工作的年輕人相戀,終因長輩反對,未能成婚。也有兩三對私下結合的案例,但只要婚姻或家中老人出現什么問題,就會有人提及這份“祖訓”,成為心中一梗。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8年5月11日,普寧北山村許氏老祠堂外,果隴村北山村代表跪拜天地。(南方周末記者 徐佳鳴/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5月1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化解“世仇” 兩古村相距6公里,百年互不通婚》)

曾有兩村在外工作的年輕人相戀,終因長輩反對,未能成婚。也有兩三對私下結合的案例,但只要婚姻或家中老人出現什么問題,就會有人提及這份“祖訓”,成為心中一梗。

“為了這次相聚,我連見面時的呼吸都曾反復練習。”2018年5月11日上午9點,莊漢深的車內應景地響起《漂洋過海來看你》的歌聲,他是廣東普寧市燎原街道果隴村村委會主任。

村支書莊樹發也坐在他的車上,他們要去流沙東街道北山村。兩村相距不過6公里,只有十多分鐘車程,但因祖輩之間的“世仇”,已有近百年不曾正式來往。

二位“村領導”此次率隊到訪北山村,通過一場“和解儀式”,最終打破了兩村互不通婚的祖訓。

他們的車隊在北山村口停下,四位果隴村未婚男青年身著紅色T恤,舉著“睦鄰友善”的牌匾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北山村則安排村干部、老人會、鄉賢會人士在村口迎接,并以潮汕民俗英歌舞帶頭,空氣禮炮三輪車開路,在村民的圍觀下,向祖宗祠堂列隊走去。

儀式結束,意味著在工商世俗昌隆的今天,當地頗有宗族影響力的兩大單姓村,終于以鄉賢帶頭、村委參與、民俗搭臺的方式,將交織著清末民初歷史恩怨的那一頁翻過去。

兩“巧”恩怨

祖上結下世仇的兩村都是“萬人單姓大村”,村落歷史數百年,是名副其實的古村。

果隴村姓莊,人口超過2.4萬,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3300人,是廣東省平均人口密度的5.4倍,宋代開始在普寧經營,是聞名南洋的莊氏故里。

人口超過1.6萬的北山村姓許,明代從福建遷往廣東,是普寧最大的許氏村莊。

不僅人口多,兩村的人也“巧”。潮汕話里,“巧”有“厲害、強勢”的意思。普寧曾長期流傳“一巧洪陽方、二巧果隴莊、三巧(也有四巧一說)北山許”的說法,其中洪陽方姓曾出過廣東水師提督方耀,威震一方。

而果隴莊姓、北山許姓,也有不少杰出代表。從果隴村走出的有已故愛國港商莊世平、深圳市原市委副書記莊禮祥。祖籍是北山村的代表人物有原廣州市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許鴻基等。

兩&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