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傳遞】石河子:最后的兵團

“煉鋼,尤其是他哥,以前是個多利索的人啊,你看看,不說你看著心酸,我都不好意思和他們打照面。這個地方啊,你別看交通方便,它封閉,它是個封閉的小社會,你在這里越呆就越不想走,然后越來越麻木,不知道現在外面是個啥世界?!?/blockquote>

火炬經過石河子,不是因為這座20多萬人口的城市是戈壁明珠,是因為它是260萬人口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象征。對新疆人來說,“石河子”三個字,首先想 到的是生產建設兵團,它是唯一實行市與兵團(農八師,是兵團最大也是經濟實力最強的一個師)一套機構兩塊牌子體制的特殊城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第一 犁”在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部曾駐于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博物館在此,它是奧運火炬在石河子的傳遞終點。

感謝火炬傳遞,我回到了闊別25年的故鄉。這個地方,很多年來我一直不能準確知道它的行政歸屬,我始終找不到“高泉”或“124團”應該在哪個下拉條中。同樣,在中國42459個鄉鎮名列中,也找不到“莫索灣”或“148團”——那是我母親的青春記 憶之地。因為它們屬兵團體制下,不在中國鄉鎮名列中。在區劃上,它屬于塔城地區,但在行政上,它又完全獨立于地方——中國今天唯一存在生產建設兵團的地方 就是新疆。

故鄉,就是你找不到刻骨記憶的物理證據的地方。

在我家土坯房的原址,立著一幢紅磚房,周圍的林帶、公路等地標,無任何與記憶相符處。還好,因為廢棄不用,二營營部衛生院依然保持原樣——如果不是時間太過倉促,我就會出生在這間衛生院,而不是地窩子(當地早期民居,地面挖坑成屋,坑上置人字形棚為屋頂)。記憶中可與羅馬圓環形大劇場媲美的電影院仍在,只是縮水了十倍?,F在這個團里甚至有了電視臺。

向導是當年最鐵的小學同學侯老三,在其他同學眼中,他不但是老同學中最成功的,而且,也是團里數得著的成功人士。他買了車,住了樓房——團部正中心有四幢五層住宅樓,還在奎屯市買房安頓了父母。

對一個完全陌生的小鎮,我有足夠心理準備,我甚至希望看到一個像各地都是的人口激增、喧鬧惡俗但繁榮興旺的城鎮,然而,這個緊貼著烏魯木齊至伊寧快速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