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磚塊、“黑洞”垃圾桶 “吃”掉海洋垃圾
全球海洋垃圾的清理和回收利用大多數仍是嘗試,能否推廣還是未知數。
責任編輯:汪韜
2017年12月,在肯尼亞舉辦的聯合國環境大會上,肯尼亞當地一家公司展出廢塑料制成的磚塊。
(本文首發于2018年5月17日《南方周末》)
全球海洋垃圾的清理和回收利用大多數仍是嘗試,能否推廣還是未知數。
“對一個塑料產品要從整個生命周期來關注,生產到使用到再回收,必須是一個閉環。”
海洋塑料垃圾已漂泊到遙遠的南北極孤島,甚至形成數個海上垃圾帶,如何清理并利用塑料的黑科技傳聞也愈演愈烈,亦真亦假。
有消息稱,澳大利亞計劃用海洋垃圾建設島嶼,開發成旅游項目,可以滿足約60萬人口的生活。但在當地時間2018年5月7日,澳大利亞政府環境與能源部政策與傳播辦公室媒體團隊向南方周末記者澄清:澳洲政府尚未建立這樣的海上垃圾島。
不過,的確有一群人腦洞大開,從爆款運動鞋到電腦的底座,從塑料磚到垃圾桶,海洋塑料被賦予新的價值,他們期待從產業上找到出路。
清理海洋的“屏障”和“黑洞”
盡管已經有中國科學家發現了可以吃塑料的蟲子,但類似的生物是否存在于海洋仍是未知。海上不如陸地那么容易“撿垃圾”,熱愛海洋的人們發明出了不少黑科技。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2018年4月22日報道,荷蘭青年Boyan Slat發明了清理海洋塑料垃圾堆的機器,計劃在2018年夏天運往美國夏威夷和加州之間的“大太平洋垃圾帶”,那里被稱作“第八大陸”,面積是英國的五倍。
這臺機器是最初由Boyan Slat在16歲時原創設計的,他也是現在擁有這臺機器的“海洋清理&r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