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的境界
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里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blockquote>責任編輯:朱又可
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里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據說這是王氏的創見,學界尊為“境界說”。我們談境界,不能繞過這位大師。
(本文首發于2018年5月24日《南方周末》)
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里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據說這是王氏的創見,學界尊為“境界說”。我們談境界,不能繞過這位大師。
《人間詞話》所說的境界,也許可以稱之為美感的境界,景況現象能夠滿足美學上的要求,始得稱為境界,所以詞話只談境界之有無,不談境界之優劣。文學作品除了美感的境界,應該還有一個“意義的境界”,因為語言文字是有意義的,意義的境界可能對音樂不重要,對文學重要,可能對文學里面的詩不太重要,對小說散文就十分重要。這方面,《人間詞話》有一段話引人注意,它說,宋徽宗、李后主,都是亡國之君,都有作品留下,徽宗的作品僅是自悲身世,后主的作品儼然有基督釋迦擔當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我好容易盼來這個“意”字。葉嘉瑩教授論后主,引了《人間詞話》的這段話,加以解釋發揮,在她的評論文字中除了“其大小固不同矣”,還添上一句“其高下固不同矣”。我好容易盼來這兩個字,“高下”。后主作品究竟何處有擔當人類罪惡之意,姑置不論,國維先生到底也指出關懷眾生比斤斤個人禍福要&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