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水源地全國大督查 是“摸底”,更是督政
“以前督氣,大多時候還是檢查企業的思路。而水源地雖然也有企業違法,但問題更多集中在劃定水源地保護區之前就有居民,搬遷和污水處理設施都需要政府投資進行,水污染防治法也突出了政府主體責任?!?/blockquote>責任編輯:汪韜
2018年5月23日,南方周末記者跟隨駐南通的督查組來到了狼山港碼頭,這里也是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江蘇發現的信訪問題所在地。
(本文首發于2018年5月24日《南方周末》)
各地按照原環保部的部署開展水源地保護專項排查,共發現6426個環境問題,其中2018年年底必須完成整治的有3991個問題。
“以前督氣,大多時候還是檢查企業的思路。而水源地雖然也有企業違法,但問題更多集中在劃定水源地保護區之前就有居民,搬遷和污水處理設施都需要政府投資進行,水污染防治法也突出了政府主體責任。”
楊勛至今仍然記得,6年前一艘韓國貨輪在鎮江一個碼頭泄漏了苯酚,生活在附近城市的父母去搶購礦泉水,“真的很害怕”。
如今,在南通環保監察大隊工作的楊勛,專門買了個網盤存儲工作文件。最近他經常從手機里翻出來給旁人看的,也是飲用水的話題。
長期以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不清、邊界不明、違法問題多見,環境風險隱患突出。2018年5月19日起,中央第一次對全國水源地“大摸底”。
繼前兩年的長江水源地督查后,此次“大摸底”范圍更大,全國從各地抽調環境監察隊伍1426人,派出273個組同時奔赴212個地級市和1069個縣。除對已督查的長江水源地“回頭看”,還需要對長江經濟帶11省的縣級、其他省份的市級地表型飲用水水源地展開督查。
“后面還會有第二、第三輪,按照時間節點,還要派出相應督查組。有些問題存在十幾年,雖然不是朝夕能解決掉的,但是要動起來。”5月22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在全國環境執法工作會議暨環境執法大練兵總結部署會上說。
水源地督政,先看“案頭功夫”
“我們這次來,要看2018年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的專項行動方案下發后地方政府的落實情況,說白了,就是追著政府走。”2018年5月20日,來自北京的水源地督查組在駐地與南通市政府召開座談會,溝通督查情況,組長甄玉軍直奔主題。
兩個多月前,原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聯合向各省級人民政府印發了行動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