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一大河治理樣本 書記任河長,兩百億還舊賬

深圳將在茅洲河治理上總共投入225.8億元。這筆錢主要用在了治污設施這筆舊賬上。

責任編輯:汪韜

2018年5月10日,茅洲河邊整治情況介紹。(南方周末記者 楊凱奇/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5月24日《南方周末》)

根據中央環保督察組通報,直排的45萬噸生活污水,相當于116萬人口的浙江舟山市一天的供水量。

深圳將在茅洲河治理上總共投入225.8億元。這筆錢主要用在了治污設施這筆舊賬上。

全長31公里的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也是“高富帥”深圳臉上一道亟待清除的刀疤。

它流經深圳、東莞兩市,一級支流27條,每一條都在經濟騰飛進程中被嚴重污染。2017年4月,這道“刀疤”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點名:茅洲河治理整體謀劃和系統推進不夠,相應的整治工程進展較緩慢,污水管網建設滯后于城市發展,深圳、東莞兩市每天仍有約45萬噸生活污水直排環境。

45萬噸生活污水,相當于116萬人口的浙江舟山市一天的供水量。

高壓之下,茅洲河整治得以提速。深圳市自中央環保督察以來已經投入約128億元,相當于深圳市光明新區2017全年的稅收。據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介紹,預計還有近百億資金蓄勢待發。

“2018年1-4月,茅洲河水質明顯改善,干流水質已總體達到不黑不臭標準。”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但這距茅洲河的治理目標尚有差距。“去年是攻堅戰,今年就是決戰,大會戰。”

管網建設落后、下游污染匯集、海水返潮……正在攻克這些疑難雜癥的茅洲河,正是全國城市黑臭水體的樣本。

還管網落后的欠賬

2018年5月10日,南方周末記者來到茅洲河干流光明新區樓村段,看到水體已經變得比較清澈,臭味亦不明顯。沿岸建起了步行道、綠化帶,行人走在河邊,不時駐足——十年前,他們只能選擇匆匆掩鼻而過。

不過,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現任廣東省長馬興瑞為茅洲河立下的治理目標是到2020年,茅洲河水質達到Ⅴ類標準。隨后深圳市加碼,決定于2019年提前完成這一目標。光明新區環保與水務局局長黃海濤坦言,水體“不黑不臭”和V類標準間尚存很大差距,2018年的任務仍然艱巨。

茅洲河流經的光明新區、寶安兩區,過去是深圳的“關外”郊區,在深圳關內的福田、南山、羅湖、鹽田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的同時,關外的規劃遭到忽視,城中村、小工廠集聚在茅洲河兩岸,“違建問題嚴重,城中村大多缺乏市政管道,生活污水直流茅洲河。其他歷史欠賬還有很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