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危機教育?新加坡的經驗:“應對是關鍵”
他人之事,我事之師。
責任編輯:溫翠玲
一位老師在教室內給學生們上課(圖文無關)。
2017年11月—2018年2月,我有幸參加了“浙江省名校長新加坡研修團”。研修期間,我們邊走邊聽邊看,感慨良多。我印象尤深的是,新加坡那種入人之心、入人之腦的危機教育。
或許很少有人相信,處于熱帶雨林地帶的新加坡卻被聯合國認定為缺水國。據地質學家測斷,新加坡地表以下為堅硬的巖石,地表的土壤層相對較淺、較薄,不利于水的沉淀與囤積。因此,地下水對于新加坡而言都是奢侈的,何況飲用水了。
為了解決居民的飲水問題,新加坡出資向馬來西亞政府購買,通過管道輸送的方式,讓飲用水進入到千家萬戶。據介紹,新加坡政府與馬來西亞政府簽訂了兩份合約,一份50年,一份100年。2011年為第一份合約的到期日,在此之前,世界各地媒體蒞臨新加坡,想要見證事情的發展。既然是合約購買,自然牽涉到水價等實際問題。作為輸出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