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拯救自閉癥兒童?
科學家嘗試借助人工智能盡早篩查發現自閉癥患者,并根據患者的特點,開發有針對性的機器人來進行輔助治療。
責任編輯:朱力遠
近十年來科學家普遍認為自閉癥是與遺傳有關的疾病。
(本文首發于2018年5月31日《南方周末》)
科學家嘗試借助人工智能盡早篩查發現自閉癥患者,并根據患者的特點,開發有針對性的機器人來進行輔助治療。
“自閉”的原因
有關自閉癥的起因眾說紛紜。最初,自閉癥被認為是由孕媽媽的不良習慣導致的;之后,科學家發現了自閉癥的生物學基礎,食物中的某種成分或某種疫苗被指認是誘發疾病的元兇;再后來,自身免疫反應也被牽扯進來。不過,近十年來科學家普遍認為自閉癥是與遺傳有關的疾病。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2013年美國精神學會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孤獨癥譜系障礙(ASD),這個概念涵蓋了孤獨性障礙、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期瓦解性障礙和廣泛性發育障礙,這4個定型構成了時下常說的孤獨癥。社會交流和社會交往缺陷是孤獨癥最直觀的表現。
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在本質上意味著父母基因的重新洗牌,摸到什么牌,全憑運氣。在這個概率事件中,父母的基因不僅決定了新生兒的外觀,同時也影響著他們性格中的某些顯著特征。而那些遺傳性的疾病,如某些腦部疾病,在這次洗牌的過程中,患病的概率會被初步的確定下來。
此前針對自閉癥的研究顯示,男性自閉癥患者的數量是女性的2到5倍,男女病例在數量上存在顯著差異。舊金山大學的神經學家多年來一直在追蹤這種疾病性別差異性的原因,他們認為,在嬰兒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出生的前幾個月),嬰兒大腦中“修剪”神經元間連接的小膠質細胞與自閉癥譜系障礙有關。他們近兩年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男孩和女孩的大腦中,這種細胞的數量和行為是不同的,這被認為有助于解釋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