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外資券商的期待與被期待

外資券商在中國發展的23年,是與本土券商相愛相殺的23年。然而,此番金融業開放中外資控股政策實施后,本土券商卻希望借助外資的力量促進中國證券市場的規范化運作,解決中國證券市場的制度性難題。

責任編輯:吳金勇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合資券商中,除了高盛高華、中金和瑞銀證券3家擁有較齊全的業務牌照外,其余大多只獲得中方股東的投行業務牌照。(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5月31日《南方周末》)

外資券商在中國發展的23年,是與本土券商相愛相殺的23年。然而,此番金融業開放中外資控股政策實施后,本土券商卻希望借助外資的力量促進中國證券市場的規范化運作,解決中國證券市場的制度性難題。

“作為從業人員來說,外資進來控股券商,我舉雙手贊成,而且非常興奮。”

楊言是一位在國內券商工作超過七年的投行業務負責人,針對最近允許外資券商控股的金融業開放動態,她非常關注,認為外資會刺激國內券商的規范化運作,是這個行業掙脫過度競爭的機會。

金融的這一輪開放是從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表態開始的。2018年4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是在金融業方面,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確保落地,“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

次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論壇上宣布了12條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措施,承諾6月30日前將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后不再設限,并不再要求合資證券公司境內股東至少有一家是證券公司,年底之前,不再對合資證券公司業務范圍單獨設限。

相關政策也同時落地。4月28日證監會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允許外資控股合資券商,并逐步放開業務范圍,不局限于單一業務牌照。

證券業的開放,是中國金融業開放的重大標志。此前,高盛、摩根大通等外資老牌券商早已進入中國,但業務開展緩慢,新政將推進他們進擊的速度。

閘門打開

就在發布新規后的第四天,5月2日,證監會官方網站上就能看到瑞銀證券有限公司關于股權變更的申請,請求將其在合資券商中的股權提高至51%。

隨后,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和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也先后提交了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尋求建立持股比例在51%的全新證券公司,摩根大通表示計劃在未來數年內增加到100%。

摩根資產及財富管理全球CEO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發展最快、最令人振奮的市場之一。我們對中國的持續投入充分體現了摩根大通對于這一市場的長期承諾。”

瑞銀集團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