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體制三種貨幣尋找最大公約數大灣區等風來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巨大的經濟總量、人口總量和深厚的產業基礎,但與其他灣區最大的不同是,這里存在著兩種社會制度,三種關稅制度和三種貨幣。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8年4月11日,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的景象。隨著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時間越來越近,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進入“快車道”。
(本文首發于2018年5月31日《南方周末》)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巨大的經濟總量、人口總量和深厚的產業基礎,但與其他灣區最大的不同是,這里存在著兩種社會制度,三種關稅制度和三種貨幣。
王福強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透露,目前,國家已經在人才流動、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標準對接、稅制改革等八個方面制定了一攬子政策,以保障大灣區的建設能夠持續下去。
大灣區最大的公約數就是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灣區,要體現綠色、人文、環保的價值訴求。“如果單純地發展經濟,那么香港、澳門就可能會對這個規劃排斥和拒絕了”。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綱要到底何時出臺?自2017年兩會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后,坊間一直在等待著這個消息。
最早的消息來自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朱小丹。2018年5月10日,他向媒體透露,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出臺,國務院在作最后修改,預計5月上旬正式公布。
但到了5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關于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目前規劃綱要正在制定過程中,很快會出臺實施。
早在2018年兩會期間,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就罕見地用“千年大計”來形容大灣區,這讓不少人想起了雄安新區。但與雄安新區平地建城相比,粵港澳城市群一直都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其深厚的產業基礎、龐大的經濟總量和人口總量,令人矚目。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粵港澳大灣區課題組副組長王福強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目前綱要的基本內容已經確定,但其所涉及的制度、稅收、標準等問題,需要集中協調,綱要需等流程走完才能公布,這個時間大概在6月底或7月初。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由國家發改委主管,是中國頗有影響力的國家級智庫。2016年,時任廣東省領導找到他們,希望他們能夠策劃推動一個大的戰略平臺,王福強深度參與了國家發改委牽頭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
“北中國有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部地區有長江經濟地帶,南中國有什么呢?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這里缺少一個國家級的發展戰略。”王福強說。
不少人將粵港澳大灣區與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相比,甚至預測,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建成全球最大的灣區。但是,與世界上的這三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覆蓋的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江門、肇慶、惠州、香港、澳門,涉及了兩種制度、三種關稅、三種貨幣。
將要出臺的規劃綱要,會如何突破各種壁壘,尋找這三地九城的最大公約數,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整個泛珠地區都會動起來”
2018年5月下旬,王福強受邀去廣西賀州做考察。在很多人眼中,那里是珠三角的果籃子、菜籃子。時下,受大灣區浪潮的推動,他們正在謀劃第三產業,發展健康養老服務,將賀州打造成大灣區的美麗后花園。
此前,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曾跟王福強接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