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最愛買二手貨?
對絕大部分中國人而言,買別人用剩下的東西,一定只有一個原因:窮。
對絕大部分中國人而言,買別人用剩下的東西,一定只有一個原因:窮。
但隨著社會物質財富和消費經驗的不斷積累,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共享意識逐漸成為影響人們消費的主導因素。
我們從“感覺”說起,來談談如今的消費主義刮的是什么風?
很多人發現,214、520、雙11、雙12……商家們營造出來花樣百出的消費節讓我們陷入消費主義的泥淖中不能自拔。而當“買買買”狂歡的硝煙散去,我們總會反思:沖動消費背后的推手是什么?世上存在“理性剁手”嗎?
你的消費選擇真的理性嗎?
1972年,百事公司做了一項關于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盲測,被后人稱作“百事挑戰”。挑戰以口味測試的形式進行,將兩個沒有標簽的杯子分別裝上兩種可樂,供賣場和購物中心的消費者們品嘗,讓他們僅根據味道選擇自己喜歡的可樂。結果是,最終有57%的人選擇了百事可樂,43%的人選擇了可口可樂。
但在實際消費中,選擇可口可樂的人仍舊多于選擇百事可樂的人。
兩種可樂的顏色、價格和營銷水平幾乎完全一致,口感理應成為消費者選擇的重要標準。但事實上,人們在進行絕大部分消費的時候,“跟著感覺走”才是常態。人們在進行選擇時,依靠的更多是感覺,而非理性。
二手交易在國內與國外判若云泥的境遇,則是感覺主導消費的直接體現。
2015年,澳洲前總理托尼艾伯特花300澳元在網上購買了一臺二手冰箱,在國內引起了網友熱議,很多人認為這是作秀。其實在大多數發達國家,二手消費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很多留學生都在國外接觸過garage sale 和 yard sale,指的是人們會清理出一些不用的物品在自家車庫門前或院子里拍賣,由買家自主出價。即便是在紐約這樣的大都市,很多人沒有車庫和院子,依然會在樓下或者樓道里擺上garage sale的牌子,在客廳里擺上打算出售的二手物品。布魯克林跳蚤市場則被《紐約時報》稱為“紐約最棒的都市體驗之一”,很多絕版商品都以二手交易的形式流入跳蚤市場,成為了諸多發燒友們的天堂。而在日本,大黑屋代表的“中古店”則主打二手奢侈品,深受年輕人和國外游客的歡迎。
而在中國,二手交易市場近年來雖然異軍突起,卻依然是典型的“非主流”。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你穿著二手衣服,坐在淘來的二手家具上,跟前來祝賀你喬遷二手房的朋友們侃侃而談自己如何在二手市場大殺四方。你的朋友們會作何反應?是由衷地折服于你的學識和眼光,贊你一句“哇沒想到你這么厲害”,還是會在心里嘀咕“他開心就好”,然后拍拍你的肩膀,勉勵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對絕大部分中國人而言,買別人用剩下的東西,一定只有一個原因:窮。購買新商品,跟入手名牌產品的道理相仿,除了商品本身具有的使用價值,還代表了你的消費能力、品味和社會地位。換言之,買二手商品在大部分國人眼中,依然不夠體面。
因為在傳統觀念里,“二手”意味著“舊”,而“舊”基本跟“破”掛鉤。“縫三年,補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日子雖然已經一去不復返,但這種生活帶來的觀念卻揮之不去。生活用品往往用到不可維修才丟掉,這也是國人對二手物品的直觀感覺。
“感覺”很多時候決定了人們對一件物品的態度,而這種“感覺”又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為什么有人愛買二手貨?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影響人們做出消費選擇的因素有很多,但在不同的消費階段,主導的因素卻各不相同。
日本作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一書里,把日本的消費社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45年前,是少數富裕階級享受的購物郷宴;第二階段是1945年到1974年,經濟高速增長,個人消費欲望欲望強烈,瘋狂追求名牌;第三階段是1974年到2004年,消費的個人化趨勢興起,注重質量和舒適度,而不是數量;第四階段則是2005年以后,社會消費更重視共享、更珍視人與人之間的聯系。
我們不難發現,隨著社會物質財富和消費經驗的不斷積累,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共享意識逐漸成為影響人們消費的主導因素。
根據這本書的理論,國內的一二線城市目前應該處在第三階段。而伴隨著近年來急速發展的共享經濟,客觀上加速了消費升級,一二線城市逐漸走到了第四階段的風口。據此前數據機構QuestMobile發布的報告稱,閑置交易用戶居住在一二線城市的用戶超過六成,二線城市用戶占四成,24 歲以下的用戶比例接近 5 成。線上消費能力為 1000 元以上的用戶比例為 46.7%,超過了移動互聯網整體用戶15.8% 的比例。
通常而言,商品的價格相對穩定,但個體對于價值的判斷力卻有差別。以最有利的價格,獲取同等品質的商品,這種挖掘寶藏一般的征服感,會讓有智識的人群欲罷不能。
中高收入群體往往擁有更多的知識、更高端的審美和相對充裕的時間,他們出現在二手交易市場,不一定是因為“家里還缺個電飯鍋”或者“我應該換塊表”這種原因。很多買家在進行二手交易之前并沒有給自己定下明確的購物目標。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商品中穿梭,放佛進入了一個廣袤的游樂場,把玩著擺上貨架的商品,運用自己的知識和審美甄別它們的價值。
有人這樣描述自己尋寶時的感受,“特別是發現一件被擺上貨架許久,卻無人問津的寶物時,還要強行抑制住內心的激動,裝作淡定的樣子跟買家討價還價。到最后撕開快遞、驗明正身的一剎那,顫栗的感覺從指尖傳遞到大腦,再從大腦傳遞到雙腳,那種興奮的感覺讓我手舞足蹈。”
當然,這種喜悅感并不常有,更多的時候,他們會把甄別二手商品的注意力放在折損度上。
工業時代和消費時代的高度重合,誕生了“剁手黨”,他們沖動消費的產物往往是二手交易平臺中最受歡迎的商品。這些商品往往質量不差,而且使用率很低。
事實上,在社會“消費升級”風潮下,二手的品質也在不斷升級。京東旗下閑置交易平臺拍拍二手,基于京東的供貨能力與商品標準化體系,將高凈值的二手商品標準化,成為兼具效率和體驗的二手消費選擇。從這一角度來看,當二手商品被標準化后,“品質”與價格之間的沖突以此被解決。
長久以來,京東通過覆蓋全球的供貨物流網絡為大眾提供優越的購物體驗,而在這次618年中大促,拍拍二手作為京東旗下的品質二手商品交易平臺,也將首度加入618,為人們帶來一場“超越時間”的“品質二手”體驗之旅。并不難想象,地域無法攔住人們對好物的向往,而品質也可以擺脫時間的局限,這一次618,京東將與拍拍二手一起為消費者帶來一場跨越地域和時間的年中購物盛典。5月25日—6月20日,下載拍拍二手APP參與活動搶京東購物車免單機會,最高可以獲得5000元免單機會,另外領券再下單,二手商品最高可再減618元。
不少二手交易的深度用戶表示,自己的消費習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在挑選二手商品中,實用性和質量居于首位,這一標準也逐漸轉移到了購買原廠商品的消費中。而且,絕大多數二手交易的買家同時也有賣家的身份,為了能讓自己的東西賣出好價錢,在購買原廠商品時,他們會更加關注商品的審美和耐久度,而在使用中也會更加小心。
消費的商品,不一定能代表你的身份,但是消費行為本身,卻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你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