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應該這樣讀,才能讀出國際范
編者按:
隨著“一帶一路”政策日益受到重視,古代絲綢之路也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探討。今天,許多國家都已經將絲綢之路的歷史納入到課程當中,以期培養出能夠抓住發展機遇的人才。今年的六一兒童節,中國平安的一堂公益支教課程將目光聚焦在絲綢之路的漫長歷史上,探討“一帶一路”對這條千年商道開放精神的繼承。到底說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請看下文。
大唐開元年間前后,詩人王翰以駕部員外郎(負責前線軍需物資的副官)身份深入帝國西北前線,見證守邊將士的豪情與悲情,然后有了這首“唐詩絕句壓卷之作”(王世貞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才智超群,很有人格魅力。杜甫說他有兩個愿望:“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其中,第二個就是說,好想跟王翰大叔做鄰居啊。
直到今天,很多人都沒真正讀懂王翰這首名詩。以為葡萄酒啊,夜光杯啊,都是詩人的想象之辭。
其實,真不是!
根據史書記載,葡萄傳入中原,是張騫的功勞,那還是漢武帝時候的事。張騫出使西域,史無前例,對古代絲綢之路的開拓具有“鑿空之功”,怎么點贊都不為過。
在他之后,人們才知道,帝國之外另一個世界,原來如此不同?!稘h書》記載,大宛(今中亞費爾干納)一帶的人都用葡萄釀酒,富人家的藏酒量大得驚人,有些葡萄酒珍藏幾十年,越陳越香。
葡萄引種進來了,但很長時間內,葡萄酒卻不為人知。南北朝時期,高昌等國以葡萄干、葡萄酒等特產向梁朝進貢,朝廷王公士族竟然都不識貨,最后梁武帝找來了見多識廣的杰公,總算把這些貢品的產地、特性說得明明白白,不至于在人家的使臣面前丟臉。
中原人真正懂葡萄,要到王翰生活的唐朝。
那時候,國力強盛,絲路暢通,使節、商貿往來,絡繹不絕,很多西域土產進入普通人家庭。“蒲陶五物”是當時最著名的西州土貢,包括酒(葡萄酒)、漿(葡萄汁)、皺(葡萄糖糕)、煎(葡萄醬)、干(葡萄干)等五種葡萄制品。
唐太宗平定高昌王國(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后,葡萄酒釀造工藝被引入中原。一些優良葡萄品種也得到大規模推廣,馬乳葡萄被成功移植到長安的皇家園林里。
可以看出,唐朝人吃的葡萄,喝的葡萄酒,跟我們現在差別不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身處邊境的王翰,喝葡萄酒,用夜光杯(涼州特產的玉制酒器,涼州位于今甘肅武威一帶),口感、手感如此真實。
他的這首名詩,前兩句寫眼前事,后兩句寫心中情。“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當然有豪情,但更多的是悲情。實際上反映了以王翰為代表的唐朝士民的普遍心聲,一種因絲路帶動的物質、文化交流而自然滋生的厭戰心理。
葡萄酒,夜光杯,這么美好的西域事物,我們應該好好地享受它們,而不應該被戰爭的殘酷所破壞。戰爭的號角,無論在詩里,還是在當時人心里,都是違和的。
王翰寫到美酒,但沒寫到舞蹈。如果不是因為戍邊,按照唐人的性格,飲酒一定要舞蹈助興才行。
唐玄宗最愛的楊貴妃,就曾喝過葡萄酒,跳過霓裳羽衣舞。根據歷史學家的觀點,中國古代舞蹈在唐朝達到了全盛時期,當時的舞蹈種類很多,健舞、軟舞、胡旋舞、歌舞戲等等,百舞爭鳴。
不得不提的是,這些舞蹈的源頭,都來自當時的西域地區。舞蹈,也是絲綢之路上文藝交流的重要載體。
翻看唐詩,我們有時會讀到關于一種神秘舞蹈的詩句:柘枝舞。
有個詩人,似乎特別癡迷這種舞蹈,在他傳世的好幾首詩里,都把柘枝舞作為描寫的對象。這個詩人,就是生活在中晚唐的張祜。
張祜家世顯赫,人稱張公子。仕途混得不咋樣,但詩名很盛。我們耳熟能詳的《宮詞》,“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就是他的手筆。
畢竟是大唐富家公子哥,《宮詞》寫起來還是蠻沉痛的,所以他似乎更樂于去寫眼前的聲色之歡。他對柘枝舞的癡迷,從他寫過的這些詩名就可以看出來:
《觀杭州柘枝》《周員外席上觀柘枝》《李家柘枝》《感王將軍柘枝妓歿》《觀楊璦柘枝》……
而且,不僅張祜愛寫這種舞蹈,白居易、劉禹錫、徐凝、許渾等大咖也都寫過。
不難想象,這種舞蹈在當時有多受歡迎,說它是大唐的海草舞,火遍全網,也不為過。
那么,柘枝舞究竟是怎樣一種舞蹈呢?
比如這首《李家柘枝》,張祜是這么寫的:
紅鉛拂臉細腰人,金繡羅衫軟著身。
長恐舞時殘拍盡,卻思云雨更無因。
看看,張祜在欣賞的時候,陶醉其中,最怕舞蹈尾聲的音樂響起。
柘枝舞,起源于唐代西域石國,因石國首府柘枝城(位于今新疆塔什干)而得名。柘枝舞傳入唐朝后,最早在宮廷內表演,深受皇室貴族的喜愛,于是在士大夫群體間傳播開來。從都城長安,一直傳到江南。誰家沒請到柘枝舞妓,都不好意思開Party。
當時有個著名的柘枝舞妓,叫蕭煉師,很厲害,連皇帝都是她的粉絲。
據學者研究,柘枝舞之所以備受青睞,是因為這種舞蹈優美、新奇,與中原傳統舞蹈形式迥然不同。
舞者頭戴繡帽,綴著金鈴,舞起來拍拍有聲。舞衣也要特制,窄袖薄紗,很顯舞者的身材。尤其難的是,舞者經常要做一些下腰等高難度動作,對身體柔軟性和協調性要求較高。
我們已經無法親眼欣賞這樣的舞蹈,只能通過張祜的詩句,以及他的迷戀,領略它背后的魅力。
同時更應念想的是,大唐士民熱衷于絲路上西域小國的舞蹈,欣賞它,傳播它,而不像后來的明清兩代,對一切舶來品嗤之以鼻,對一切異邦以蕞爾小國視之,這該是一種怎樣自信而又包容的心態!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唐長安城堪稱東西交流與碰撞的最大受益者。
當世界上的城市人口還以數萬為統計單位的時候,長安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百萬級別,是城市中的巨無霸。這其中,來自中亞、西亞等絲路上國度的外國定居者,就有近萬家。
這樣一個開放的帝國,在一座開放的城市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示。那時的長安,是世界的長安,四處彌漫國際范。
大唐詩壇的扛把子李白,據稱出生于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附近)。他在長安晃蕩,寫下的詩歌,滿是異域風情,讓我們隔著1000多年的時光,還能想象長安的世界性生活方式。
正如張祜愛看柘枝舞,李白則愛逛胡姬酒肆。
胡姬,當時也稱“酒家胡”,特指酒家當壚侍酒的西域女子。史學家向達說,長安城西市及長安城東至曲江一帶,俱有胡姬侍酒之酒肆,“是當時賈胡,固有以賣酒為生者也。侍酒者既多胡姬,就飲者亦多文人,每多形之吟詠,留連嘆賞”。
原來,長安城是中國最早吸引外資的成功案例。高峰時,在城中做生意的西域商人,人數達數千人,是一支極其富有的商業力量。波斯、大食等外商甚至還做起紅頂生意,把好東西賣入皇宮。
外商聚集,配套服務業隨之興起。波斯?。蜅#┖秃Ь扑?,正是外商涉足的兩大服務行業。
李白有不少詩歌,寫到胡姬酒肆。比如: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妖貓傳》劇照。
大概當時的文人墨客、富家子弟,都把胡姬酒肆當成網紅店,送別、升官、生孩子,無不到那里擺上幾圍,頗為時尚。加上這些西域女服務員,招徠顧客很落力,如李白所說“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人美態度好,如李白所寫“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生意自然很火爆。
反正現在國內任何一座城市,都沒有當時長安城那樣密集的外籍餐廳酒館。
從這一側面,可以看出,長安絕對是當時的“宇宙中心”。
很明顯,這么霸氣先進的長安城,正是繁忙暢通的絲綢之路塑造出來的。
沒有走出去的勇氣,就沒有醉人的葡萄酒;沒有包容的氣度,就沒有風靡一時的柘枝舞;沒有開放的精神,就沒有世界性的長安城。
大唐帝國雄踞世界的威嚴,得益于國家的包容、開放與勇氣。那條“自安遠門西盡唐境萬二千里”的通向西域的大道,后來被歐洲人命名為“絲綢之路”的大道,正是大唐放眼國際、走向世界的標志。
經過這條路,使節互訪,商旅穿梭,僧徒取經,將士赴邊,藝人展演,民眾遷徙。豐富多彩的人物、貨物、文藝往來,激發著一個朝代的想象力,拓展了一個傳統國家的新境界。
歷史學者公認唐朝最顯著的特性是“世界性”,這種“世界性”不僅是推倒、開放實際的國境邊界,而且是摧倒、消除心理與民族之間的壁壘。
當前,國家正在推行“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戰略,需要繼承傳統,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
說到這里,最愛君不得不提中國平安剛剛舉行的遠程支教課。這節名為《絲路漫漫詩為證》的支教課,由《百家講壇》人氣講師、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教授于賡哲主講。
授課地點作了精心的安排,就定在嘉峪關。
史載,嘉峪關南倚祁連山,自古便是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見證了這條千年商道的興衰起落。
站在古樸的嘉峪關關城之上,即便沒有黑板和講臺,于賡哲依然在城樓上娓娓道來,千年絲路簡史透過鏡頭,似乎就在孩子們的眼前。
一邊是歷史遺址,象征傳統;一邊是鄉村孩子,象征未來。這節遠程支教課以歷史勾連未來,是對當代“一帶一路”戰略的極佳詮釋。
當年,唐朝的邊將、使節或商人,經過這里,再往西行,就能邂逅不同的文明形態。如今,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賦予的情景教學模式,身處偏遠鄉村的孩子,也能領略千年絲綢之路的歷史沉淀,感受開放與交流對家國命運的影響。
▲于賡哲老師和嘉峪關當地小學生共話絲路歷史。
▲于賡哲老師點評小學生的絲路繪畫作品。
▲創新的情景教學方式,得到了央視等媒體的直播。
作為中國平安“三村建設工程”的精準教育幫扶舉措之一,這次課程將歷史教學與情景教學模式相結合,更是新時代歷史和國情教育的創新實踐。
據了解,2018年是中國平安成立三十周年。中國平安董事長兼CEO馬明哲此前宣布,平安將投入100億元開啟鄉村扶貧項目“三村建設工程”,未來三年將面向“村官”“村醫”和“村教”三個方向在目標地區開展產業扶貧、健康扶貧和教育扶貧。
其中,村教工程計劃在三年內支持1000個“平安智慧小學”,培訓10000名鄉村教師,并依托全新的智慧支教平臺三村暉APP,長期開展“同步雙師課堂”和“三點半素質課堂”,建立“鄉村中心校帶動村小為主、城市名校定向幫扶為輔”的村教生態,全面提升鄉村教育水平。
像唐朝一樣,中國重回世界中心,需要國家層面的雄心,需要每個人的努力,也需要中國平安這樣的付出。
▲長按二維碼,觀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