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駐人社部紀檢組開展受處理黨員干部后續教育:讓跌倒黨員重新站起來
5月7日,是“五一”假期后的第一個星期一。一大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某司的陳國進(化名)準時將一份報告提交給司長后,就匆匆踏上出差的旅途。
5月7日,是“五一”假期后的第一個星期一。一大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某司的陳國進(化名)準時將一份報告提交給司長后,就匆匆踏上出差的旅途。
從因受到黨紀處分被調整崗位,到成長為新單位領導和同事公認的業務骨干,陳國進脫胎換骨。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不能讓一個黨員掉隊,哪怕他曾經犯過錯誤。“強化監督有態度、執紀問責有力度、治病救人有溫度”,中央紀委駐人社部紀檢組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積極做好受處理黨員干部后續教育工作,讓陳國進這樣曾經“跌倒”的黨員干部重新站起來。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黨的十八大以來,駐人社部紀檢組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給予21名司局級干部和21名處級干部黨紀處分,其中3人被開除黨籍。
“黨的十九大把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寫入黨章,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實踐、理論和制度創新成果。”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趙樂際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要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隨后舉辦的十九屆中央紀委委員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趙樂際同志對此再次強調。
“對待違紀黨員干部,我們決不能一‘處’了之,不聞不問。”除了被開除黨籍的,如何讓其他受處理的同志重新振作起來,鼓勵他們繼續更好地為黨工作,成為擺在紀檢組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有的性格上好面子、講排場,有的經不住利益誘惑、鋌而走險,還有的自詡勞苦功高,大事不干、小錯不斷……每一個案例,受處理的黨員干部不僅動機各異,其成長路徑、心路歷程也各不相同。
“做好思想工作的大前提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中央紀委駐人社部紀檢組組長、人社部黨組成員耿文清說,“需要分析受處理黨員干部成長變化的全過程,該批評的批評,該肯定的肯定,該引導的引導,做到實事求是、以理服人。”
解開受處理黨員干部的心結沒有萬能鑰匙。在開展談心談話前,紀檢組的同志事先仔細翻看案卷、了解案件的來龍去脈,把握受處理黨員干部的特點,為其精準畫像。
某處原處長馬昌寧(化名),曾是取得過突出業績的崗位能手。2015年12月,因違反財經紀律,馬昌寧受到留黨察看和行政撤職處分。紀檢組第一時間找他談話,著重從正面肯定他的過去,語重心長地開導他,只要自身努力,還能繼續為人社事業作出貢獻。
因同樣問題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的某處原副處長沈學文(化名),一直在主動坦白和蒙混過關的糾結中煎熬度日。紀檢組及時發現問題后,在談話中分析指出其犯錯的思想根源在于對紀律缺乏敬畏,違紀后存在僥幸心理,督促其認清錯誤,放下包袱、痛改前非。
……
今年以來,紀檢組又與受到處理的15名同志分別進行談話,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工作“活情況”。
不僅主動“出診”,還要敞開大門。某司原副司長李志平(化名)因違紀受到處分并被調整崗位后,一度苦悶、彷徨,常來紀檢組“嘮嗑”。紀檢組的同志以誠相待,讓他逐步走出陰霾。一次次談心讓李志平感到:“對于一名犯過錯誤的黨員干部,經常向組織匯報思想和工作情況是黨性使然。”
充分發揮“駐”的優勢,紀檢組利用平常與駐在部門黨員干部工作在一起、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條件,傾聽受處理黨員干部的心聲,幫助他們解開心里的疙瘩、邁過思想的坎兒。
“給碗‘面條’,再加個‘荷包蛋’”
2017年1月,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司新任司長魯士海,接手的是一個不怎么光彩的部門——因發生違反財經紀律問題,包括原司長在內的4人受到黨紀處分。
在當年廉政談話時,魯士海形象地說:“我們現在是大病初愈,希望紀檢組及時加點病號飯,給碗‘面條’再加個‘荷包蛋’,不斷增加政治營養和紀律營養。”
魯士海至今仍清晰地記得,2017年初,耿文清參加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司黨員民主生活會,勉勵幾名受處分黨員干部積極改正錯誤,讓魯士海和全司同志倍受鼓舞。
對受處理黨員干部開展后續教育工作,不能只是紀檢組一家唱獨角戲。只有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受處分黨員干部三方同向而行,形成合力,“治愈”的效果才能充分彰顯。
魯士海說:“我們不能因為受處分黨員干部犯過錯,就讓他們坐冷板凳。”對此,司里根據各自特點,為他們“量身定制”了合適的崗位。工作上的充實帶來精神面貌的極大改變,使他們慢慢重拾自信。
組織的體貼就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影響期滿后,經考核,馬昌寧被重新恢復了黨員權利,紀檢組專門派一名副組長參加了恢復其黨員權利的支部黨員大會。在會上,馬昌寧重溫了入黨誓詞,當場流下了熱淚:“最困難的時候是黨組織給了我溫暖和力量,相信在組織的幫助下,我會取得更大的進步,請組織看我的實際行動吧!”
治病救人有溫度
“這個地方我常來。”
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中街12號,人社部西院一樓會議室,部屬某培訓中心主要負責人唐松陽(化名)神態自然,放松地接受記者采訪。
然而,還是在這間會議室,2015年7月那次和紀檢組副組長胡馳的談話,唐松陽的心情就完全不一樣了。
胡馳向唐松陽通報了該單位在赴地方調研考察期間發生了公款旅游問題。身為一把手,唐松陽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盛夏時節,屋內開著冷氣,40分鐘談話結束后,唐松陽卻是汗流浹背。
3個月后,唐松陽受到黨內警告處分的通報公布。各地的親友、同學、過去的老領導,甚至國外的朋友都打電話來問。“太沒面子了。”唐松陽說。
除了面子問題,唐松陽更擔心違紀通報會影響到中心的業務發展。單位內部也人心惶惶,大家都在觀望領導班子下一步怎么走。
不久后的一次培訓班上,耿文清特意把唐松陽拉到一旁“閑聊”。“他跟我談對通報有啥想法,有沒有什么顧慮,下一步應該怎么做,就像拉家常一樣。”這讓唐松陽一下子丟掉了思想包袱,深刻認識到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性和一把手失職失責的嚴重性。
包括唐松陽在內,在受處分的一把手中,因單位發生違紀而被問責的有4人。通過緊盯關鍵少數,紀檢組要求這些同志直面問題抓黨建,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切實形成“頭雁效應”。
從一開始的羞于提處分,到后來的現身說法、逢會必說,唐松陽受處分后僅一個月內,中心就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就發生的違紀問題展開討論和反思。痛定思痛,他憋著一股勁兒,挺直了從嚴管班子、帶隊伍的腰板。2016年,中心收入再創歷史新高,取得了自組建以來的最好業績,實現了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的“雙豐收”。
當治病救人有了溫度,變化正悄然發生。
近期,經過組織嚴格考察,陳國進被任命為副處長,在給組織的思想匯報中,他這樣寫道:“處分影響期有終點,但重塑形象沒有終點,想要提升形象路就更長。下一步,我將以永遠在路上的決心,以永不懈怠的恒心,以一往無前的信心,繼續做好各項工作,以更好的表現回報組織。”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