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疑供應鏈污染,四年只回應一次 小米為何難變綠

“公眾在小米供應鏈污染中有多重身份,既是消費者,還是污染的受害者,也可能是小米股票未來的持有者?!?/blockquote>

責任編輯:汪韜

在IPO前夕,小米手機的疑似供應商被質疑存在環境違規事實。(農健/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6月7日《南方周末》) 

在環保組織長達四年的質疑中,小米除了一條微博回復,始終保持沉默。小米赴港IPO前夕,環保組織再度發布報告,稱小米涉嫌披露違規。

“公眾在小米供應鏈污染中有多重身份,既是消費者,還是污染的受害者,也可能是小米股票未來的持有者。”

34攝氏度的午后,在2018年5月的最后一天,七千多名“米粉”聚集在深圳大運中心,等待屬于他們的盛大節日——小米新品發布會。

毫無意外,數據亮眼:小米創始人雷軍在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在中國區銷量同比增長了41.8%,和小米8的跑分一樣,“甩同行一條街”。

乘著業績的東風,小米已于2018年5月初赴港遞交招股書,預計將募集百億美元,被資本市場評價為繼阿里巴巴之后最為人矚目的一次IPO。

但一份由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和綠色江南公眾環境關注中心(以下簡稱綠色江南)于5月22日公布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卻直指“性價比之王”小米背后的隱憂:小米的數家“疑似供應商”存在環境違規問題,小米涉嫌披露違規。

IPE主任馬軍稱,報告已提交至港交所,并已經收到了港交所回復。“回復里表示,港交所已對報告指出的小米集團問題備案,并開始審閱有關資料,有結果會做出反饋”。

有米粉認為,這份報告“有點奇怪”,環境違規的供應商不僅僅為小米代工,還有其他客戶,劍指小米是“趁著小米IPO前故意搞事情”。

其實,環保組織對供應鏈的調查并非只針對小米一家,已有其他手機品牌積極推動供應商的整改;這也不是環保組織和小米的第一次過招,但在環保組織長達四年的質疑中,除了一條微博回復,小米始終保持沉默。

截至發稿,南方周末記者尚未得到小米公司回應。

隱形的污染

聽到“米粉”的說法,馬軍有些感慨,“當年就曾為供應鏈污染蘋果是否有責任和‘果粉’爭論過,現在又要面對‘米粉’的質疑”。他認為,不同于此前外賣餐盒堆積、共享單車廢棄在公眾眼前造成的“顯性影響”,供應鏈的污染是隱性的,其嚴重性常常不為社會了解。

生產通訊用柔性線路板(手機屏幕的一個元器件)的臺灣企業“毅嘉電子”被認為是小米的疑似供應商,對其在蘇州高新區設立的工廠的調查,在報告中占據主要篇幅。

從2015年開始,綠色江南主任方應君和其團隊就盯上了毅嘉電子蘇州工廠,“這家企業屢屢環境違規,去年年底和今年3月份都因為超標排放水污染物被蘇州環保局處罰,相當惡劣。另外,我們了解到它是小米的疑似供應商。”方應君有些義憤填膺。

2018年5月12日下午,綠色江南的工作人員乘一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