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耀:希望能建一所綜合性公益大學

公益慈善是一個專業,西方叫“非營利組織”,不叫“非政府組織”。

責任編輯:呂宗恕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王振耀。(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6月7日《南方周末》)

公益慈善是一個專業,西方叫“非營利組織”,不叫“非政府組織”。

中國公益慈善剛剛開始,雖然進步很大,但基礎還很脆弱。

學院的捐贈人、慈善家希望創辦一所大學,像協和醫科大學那樣百年的項目。所以希望5年內能跟個別大學合作,逐漸向能授予學位的大學來發展。

2010年初夏,曾參與推動低保制度和自然災害救助響應體系的王振耀從民政部司長任上辭職,轉身組建北京師范大學與“壹基金”支持創建的中國公益研究院。王振耀參與組建的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是中國第一所公益研究院,它以公益研究為基礎,在公益研究與應用、公益教育與培訓、公益交流與倡導、公益咨詢與服務四個領域工作。

對于王振耀辭官做公益,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希望工程”創始人徐永光恭喜他“終于下海了”,而北大法學院副教授金錦萍不同意這個說法,認為應是“上岸”了。

王振耀辭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有感于中國公益慈善人才的缺乏,專業度不足(詳見2018年5月31日南方周末《爭奪“黃埔軍校”中國公益慈善界的學歷教育試驗》)。當了多年民政部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的王振耀很困惑:大多數人不知道怎么做公益。爭議多,極端的批評更多,卻缺乏建設性意見。一來二去,他意識到中國公益界缺乏支撐體系,研究、咨詢、培訓都是缺的。

5年后,王振耀做出一個驚人決定,促成比爾·蓋茨、瑞·達理歐、牛根生、何巧女、葉慶均等五位中美慈善家聯合倡議成立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并獲得由其各自代表的五家基金會共同捐資。該學院落戶深圳,王振耀任首任院長。

這一次,他聚焦于培養榜樣型慈善家和高級公益慈善管理人才的教育系統;打造引領全球慈善發展和推動形成新型慈善知識體系的專業智庫;同時提升公益慈善事業的創新性、專業化和公眾參與。

在公益慈善的高端人才培養方面,王振耀一直是先行者之一。數年來,他也在不斷迭代、挑戰自我,做出新的探索。

公益行業急需領軍型的人物

南方周末:你在2010年辭去民政部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一職,組建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你為什么愿意投入公益人才培訓領域,你認為公益人才存在怎樣的需求?

王振耀:我認為公益人才的需求主要有兩個方面,到現在,還未改觀。

一方面是政府、大型企業,包括民營企業等,他們愿意投很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