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已經是古人了” 專訪法國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

“中國有著驚人的活力,既有技術的活力,也有社會的活力,我認為它有能力應對技術加速的挑戰?!?/blockquote>

責任編輯:邢人儼

貝爾納·斯蒂格勒,法國哲學家,解構主義大師德里達的得意門生。早年曾因持械行劫而入獄,后來在獄中自學哲學,并得到德里達的賞識。1992年,斯蒂格勒于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獲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技術與時間》同時出版,并成為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斯蒂格勒于2006年起擔任蓬皮杜中心文化發展部主任。(中國美術學院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6月7日《南方周末》)

“中國有著驚人的活力,既有技術的活力,也有社會的活力,我認為它有能力應對技術加速的挑戰。”

除了所能使用的技術人類并沒有屬于自己的東西

貝爾納·斯蒂格勒生于1952年,經歷堪稱傳奇——在動蕩的1968年加入法國共產黨,1978年因搶銀行被捕。在獄中的五年間,斯蒂格勒每天花十幾個小時研讀現象學著作,并發現“技術”問題的重要性。出獄后,他得到法國著名哲學家德里達的指導,并寫出三卷本巨著《技術與時間》。由于把“技術”問題從哲學的邊緣推到了核心位置,引起巨大關注,斯蒂格勒借此確立了自己在哲學領域的地位。

近幾年,作為中國美術學院的特聘教授,斯蒂格勒頻繁出入中國,授課、參加研討,極為活躍。對斯蒂格勒來說,中國有著特殊的意義,他將中國看成對抗資本主義總體技術和“人類熵”的應許之地。

斯蒂格勒有著鮮明的理論性格,屢發驚人之論。在人們既興奮又疑懼地面對“人工智能”的時候,斯蒂格勒向我們揭示了“人工愚蠢”這一嚴峻的現實。

在重讀馬克思的過程中,斯蒂格勒提出了“無產階級化”的新解釋。這個詞不再是一個表示社會階級的概念,而是指一種更普遍的人類處境。在斯蒂格勒看來,人類在最近的兩百多年中,經歷了三次“無產階級化”,每一次都喪失了一種重要的能力——19世紀的工業技術大發展讓人們失去了手工制作的知識;20世紀消費文化的崛起剝奪了人們的生活知識;而我們正在經歷的21世紀,數碼技術已經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理論知識能力。

三卷本巨著《技術與時間》讓斯蒂格勒成了當今技術哲學的重要人物,且越出技術哲學的領域,將思想觸角伸向人類普遍存在的基本境遇。在第一卷《愛比米修斯之罪》中,斯蒂格勒通過古希臘神話指出,人是一種有缺陷的存在。作為普羅米修斯的弟弟,愛比米修斯自告奮勇地替兄長為世間的生靈分配能力和特長,等所有能力分配完,發現人類還一無所有——他把人類遺忘了,接下來就有了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火?;鹁褪羌夹g、工具,因此,斯蒂格勒把人稱為“代具性”的存在。

由于人在起源處就意味著“遺忘”和“盜竊”,所以,工具和技術帶來的并不全是福音。人在使用技術的同時,也被技術所規定。除了所能使用的技術,人類并沒有屬于自己的東西。而“代具性”使人類“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