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上崗”:組織部牽頭培訓

林東昕參加了2014年首次由中組部組織的院士培訓班,他回憶,培訓期間不讓請假,晚上都住在學校,不能會客,但學術秘書可以進去。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92歲的黃旭華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018年4月17日,他給2017年新當選的兩院院士們做了一場題為“使命、責任與擔當”的報告。(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6月7日《南方周末》)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原主任楊衛在報告中,剖析了13種學術不端行為的典型表現和現實案例,對新當選院士如何做到“為學有道、為人有德“提出了建議,闡釋了科學道德的內涵和意義。

林東昕參加了2014年首次由中組部組織的院士培訓班,他回憶,培訓期間不讓請假,晚上都住在學校,不能會客,但學術秘書可以進去。

“如果問我們此生有何評述,我們會自豪地說此生沒有虛度。”2018年4月17日下午,中央黨校育園樓的一間教室里,回蕩著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的聲音。

今年92歲的黃旭華,是中國在核潛艇事業上貢獻時間最久的科學家,30年前的1988年4月,他登上了中國第一代核潛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參加深潛的核潛艇總設計師。

他在30年后做的這場題為“使命、責任與擔當”的報告,聽眾是2017年新當選的“兩院”院士們。

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2017年11月,中科院增選了61名院士,工程院院士也增加了67名。他們當選后的第一次集體“學習”是,參加由中央組織部主辦的“新當選院士研修班”。

這是自2014年開始,中組部連續第三次組織新當選院士進行(培訓)研修,內容包括解讀國家的相關政策,以及對院士職業道德和紀律要求的強調等。

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這次聽了黃旭華的報告后,對南方周末說,“老一輩科學家確實不容易。”

動力、壓力、擾力和定力

2018年4月16日,本期研修班開班,為期5天。新當選的128名“兩院”院士中,有4人因故缺席。

生于1969年的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李儒新,2017年底當選中科院院士時只有48歲。“不能說院士是一個崗,只能說是一個榮譽稱號。”他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說,不能過度解讀院士稱號帶來的變化。

研修期間,國情教育講座給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