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羅斯和村上春樹的最大區別
寫作不是逢迎取悅的伎倆。想取悅人,去學魔術吧,或者學彈吉它也可以。
責任編輯:劉小磊
羅斯
5月22日去世的美國小說家羅斯(Philip Roth)教曉世人一樣東西:寫作不是逢迎取悅的伎倆。想取悅人,去學魔術吧,或者學彈吉它也可以。但寫東西的時候,不要試圖說出讀者的心里話,或幻想自己的文章會在網上瘋傳。想也不要想。不是因為一定會失望,而是寫作根本不是這么一回事。
那寫作是怎么一回事?羅斯認為,寫作不是用來取得任何東西的工具,它就是那樣你夢寐以求要據為己有的東西(the thing itself)。在所有的寫作之中,他最深愛的是小說。他愛小說的滑稽和粗鄙,以及它與生俱來、神圣不可侵犯的獨立自主。他提醒我們,不要把小說跟其他用文字寫成的東西混淆,例如新聞報道、政治演說或者為社會公義發表的聲明。
他寫小說,不是為了讓自己和讀者覺得在道德上高人一等,而是要面對那“難以面對的真相”(inconvenient truth)。文學不是道德選美(Literature is not a moral beauty c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