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多了,為何小升初仍“很累很焦慮”?
孩子能達到怎樣的一個高度,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應有個合理的期待,否則,不顧孩子的實際,一定要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結果,孩子苦,家長累,雙輸。
責任編輯:溫翠玲
考生、家長在查詢“小升初”入學考試資格的考生名單(資料圖)。
私立中學獨領風騷數年后,高校和地方合作辦學的模式大受青睞,近幾年,筆者所在的城市先后出現了五六所與外地名校合辦的附屬初中。這些學校和私立中學一樣享受特殊政策,可以提前招生。照理,學校多了,學生選擇的余地大了,可以緩解一下升學的焦慮了,但是,事實上,學校增加了,家長和學生的焦慮不減反增,小升初愈加瘋狂。
小月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和其他同學一樣,這段時間,她的爸爸媽媽帶著她奔波于各所可以提前報名的初中學校中:4月29日,分別到一中實驗學校、東北師范大學南湖實驗學校、南湖國際實驗中學進行網上報名現場確認;5月16日,公布電腦派位結果,她沒有被電腦選中;5月19日,參加一中實驗學校的筆試;5月20日,到一中實驗經開學校筆試;5月23日筆試結果出來,她名落孫山;5月25日,星期五,下午,她向學校請假,去參加二十一世紀外國語學校的筆試……現在,她和她的家長翹首以盼,希望這所學校不要拒他們于門外。
如果你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