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行文化誤讀的林徽因
今天是林徽因114周年誕辰,我們應該怎樣去懷念她?
責任編輯:謝曉 張何莞爾
林徽因。(圖/網絡圖)
每個人都在有意識無意識地尋找楷模,每個時代的文化都在尋找能夠代表當下方向和價值觀的文化偶像。當下大眾文化層面所形成的女性偶像里面,楊絳和林徽因是兩個巨大的符號,分別地,在這兩個符號身上,人們放進了對當代中國知識女性的期待和塑造。楊絳先生早前以百歲高齡辭世,造就了完滿的一生。在她身上,人們更多寄寓的是對“傳統”知識分子女性“美德”的傾注。相夫教子,忍耐苦難,品格高尚,壽終正寢,這些價值觀在中國文化里面一直具有很高的意義。與丈夫不同領域但幾可并駕齊驅的才華和著述,對人生獨特的體悟與認識,這是傳統以外,或說在五四以后才出現的對女性形象的正面表述。
林徽因與梁思成。(圖/網絡圖)
那么林徽因呢,她給當代文化帶來的是什么?今天,是林徽因114周年誕辰,我們應該怎樣去懷念她?從大眾文化中被過濾抽取的民國才女形象,除了成為青春電視劇消費的符號,除了被“完美愛情”所定義——被民國才子徐志摩傾慕,被丈夫建筑學者梁思成疼愛,還有一生為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