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夠了!我要去中國教書!” 全球外教遙望中國市場
在美國,有超過500萬基礎教育階段的老師,平均年收入在3萬-4萬美金(20萬-25萬人民幣)左右,在美國屬于較低收入人群,他們很愿意在教外國小朋友學英語、實現教育夢想的同時,也有額外收入。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VIPKID老師達里安(Darion Smyly,左一)與中國孩子在一起。
(本文首發于2018年6月14日《南方周末》)
坐在北京的家里,小學五年級女孩小可,對著遠在澳大利亞最南端格倫加里村的外國奶奶傾訴。她們年齡相差50歲、相距一萬公里,卻成為了忘年交。
在美國,有超過500萬基礎教育階段的老師,平均年收入在3萬-4萬美金(20萬-25萬人民幣)左右,在美國屬于較低收入人群,他們很愿意在教外國小朋友學英語、實現教育夢想的同時,也有額外收入。
“內莉奶奶,我給你講個我爺爺奶奶的故事吧!”
坐在北京的家里,小學五年級女孩小可,對著遠在澳大利亞最南端格倫加里村的外國奶奶傾訴。她們年齡相差50歲、相距一萬公里,卻成為了忘年交。每天關起門來和內莉奶奶(Nellie)聊一會,已經成了小可的生活習慣。
外教,是已經在國內存在很久的人群。如今,借著移動互聯網的便利,更多在本國的外教可以足不出戶教中國孩子學英語,賺取不菲的外快。
國內最大的線上少兒英語培訓機構VIPKID如今已有4萬名北美外教,申請通過率僅有5%。中國人對教育的重視、中產階級家庭錢包的充實、移動互聯網的便捷,共同促成了中國外教的火熱土壤。
到中國淘金,幾乎成為北美教師的共識。2018年4月,美國多地爆發大規模公立學校教師游行,他們抱怨自己工資過低,不得不兼職多份工作才能勉強糊口。在游行中,甚至有人打出了這樣的標語:“我受夠了!我要去中國教書!”
澳大利亞村里的退休奶奶
內莉今年六十多歲,是一位教課40年的小學退休教師。她一個人住,喜歡園藝、健身、去學校圖書館做志愿者,帶帶孫子,但大多數時間她都在家里的攝像頭前給中國學生當老師。
三年前,在印度尼西亞的哥哥告訴剛退休的她,在社交網站看到中國App招外教的信息。她下載了這款叫做“老外趣聊”的App,如今已經在上面教課超過2400小時,這個軟件是按分鐘計費的,每分鐘2元。
小可第一次聯系她,是在小學三年級時。因為害羞,試講課是讓媽媽來和老師交流的。開始上課,小可不好意思開口,只答“是”或“否”,用了一段時間就卸載了。
兩年后,她膽子大一些了,重新找到內莉奶奶。這次兩個人聊天順暢多了,她喜歡晚上回家關起門來和內莉奶奶說說學校的事、旅行的事、爺爺奶奶的故事,也會問她:“你今天干嗎了?”
內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小可的英語是她的學生中非常流利的。她接觸到的絕大多數中國學生都會有“沉默期”,明明有很多英語知識在腦子里,但必須給點壓力,才能說出來一點。
“幾乎每個人見到我的第一句話都是‘My English is very poor’(我的英語非常爛),其實我想說,當你說你的英語‘poor’(爛)的時候,你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跟在學校一樣,她喜歡教小學生,準備一些卡片、兒歌、小故事,通過微信傳給他們這些材料,在視頻時候聊。微信也是她這些年才學會的,也有人會問她能不能直接在微信聊,她會硬著頭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