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制造“藍天” 大氣監測數據造假窩案調查
環保局原局長張文清對辦公室原負責人張燁說,本省別的地市空氣監測數據有些失真,問問有沒有類似辦法,讓自己的數據也好看些。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本文首發于2018年6月21日《南方周末》)
環保局原局長張文清對辦公室原負責人張燁說,本省別的地市空氣監測數據有些失真,問問有沒有類似辦法,讓自己的數據也好看些。
為了統一指揮干擾數據,臨汾市環境監測站原聘用人員張永鵬甚至建立名為“兄弟”的微信群,許諾每人每月3000元好處費。
國控站點安裝監控攝像設備后,為了不被拍到,作案者配備了口罩、帽子、頭盔、手套等,更請人用計算機實施遠程屏蔽技術。
這不是在拍武俠電影。
一襲夜行衣,口罩蒙面,帽子遮頭,一個黑影躡手躡腳出現在山西省臨汾市委辦公樓頂,正對空氣采樣系統動手腳。
2018年3月下旬的一個深夜,臨汾市委國控空氣質量監測站(以下簡稱國控站點)的監控攝像頭捕捉到這樣一幕,這已不是該監控第一次拍到類似場景。
目前,臨汾市區共分布6個國控站點,分別位于臨汾市委、工商學校、唐堯大酒店、堯廟鎮、技工學校、臨鋼醫院。上述國控站點采集、處理的相關監測數據直接傳輸到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有關司法部門調查表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臨汾市6個國控站點PM2.5、PM10,二氧化硫采集設備被人為干擾上百次,導致近一年內臨汾市國控監測站監測數據嚴重失真53次,其中,2018年3月18日-26日,共失真20次。
這一發生在藍天保衛戰主戰場——汾渭平原上的造假案,被認為涉及站點多、時間長、次數多,涉案人數多,據山西省晉中市公安局調查,總計16人涉案。
更為罕見的是,這是從當地環保局局長到監測站人員,從政府職能部門到企業的造假窩案。而涉事時間,正是在2017年初臨汾二氧化硫濃度數度破千、引發全國聚焦的公共事件之后。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法院認為,干擾采樣致使監測數據嚴重失真,失真數據已實時發送至監測總站并向社會公布,影響大氣環境治理成效評估的公正性,損害政府公信力,且有人借此獲利,16名被告均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2018年5月30日,法院作出判決:臨汾市環保局原局長張文清判刑兩年,臨汾市環境監測站原聘用人員張永鵬、臨汾市環保局辦公室原負責人張燁分別判刑一年,原河北先河科技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運維員工崔勇勇、張安分別判刑八個月、六個月。其余11人處以拘役四至六個月,緩刑八個月至一年不等。
其中,張文清剛于2018年3月13日被任命為臨汾市環保局局長,其于4月15日投案自首。“還沒來得及給他祝賀,就被抓了。”臨汾市一位官員說。
“低級錯誤引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