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醫療險真的“價廉物美”?
這些互聯網“網紅”產品——百萬醫療保險的“生存之道”是:做到高保額、低保費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高免賠,通過控制小額賠付來降低成本。
責任編輯:顧策
以微醫保為代表的百萬醫療險迅速走紅互聯網。
(本文首發于2018年6月21日《南方周末》)
這些互聯網“網紅”產品——百萬醫療保險的“生存之道”是:做到高保額、低保費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高免賠,通過控制小額賠付來降低成本。
一款短期的產品偽裝成長期產品來銷售,這是百萬醫療險最為市場詬病之處。其實,“連續續保”與“保證續保”有天壤之別。
低門檻、高保額、廣報銷,百萬醫療保險以“價廉物美”快速走紅互聯網,但也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
2018年5月4日,銀保監會發布52條《人身保險產品開發設計負面清單》,明確禁止保險公司在開發設計費用補償型醫療保險時,為追求營銷噱頭,在嚴重缺乏經驗數據、定價基礎上,盲目設定高額給付限額,并在短期健康保險中引入“終身給付限額”“連續投保”等長期保險概念,夸大產品功能,擾亂市場秩序。
6月13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風險提示,稱“有消費者反映通過互聯網購買的短期健康險產品到期后不予續保的問題……對此類產品要謹防宣傳誤導,明確短期健康險不含有保證續保條款等方面情況”。
這里的短期健康險,更多是指按年繳付的商業醫療保險。被保險人若產生醫療費用,可以在社保醫療報銷后,將剩余自付部分費用向保險公司申請賠付,被視為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充。此類在網絡銷售的商業醫療險通常價格低廉(每年300元至500元),保障額度較高(多為百萬以上),而且可以針對社保指定外的用藥和醫療服務進行賠付。
相對于動輒數千元起跳的普通醫療險,這類互聯網產品價格親民,而且通過互聯網渠道進行購買、理賠,也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消費習慣,讓這類保險產品得以與更大范圍的客戶群體接觸。
但針對百萬醫療險,監管層連續發聲,這類“網紅”產品究竟存在什么問題?
爆款產品的誕生
首個網絡商業醫療險“爆款”,毫無疑問當屬眾安保險旗下的尊享e生。
2016年8月,這款名為“尊享e生”的中端醫療險橫空出世,以全面的醫療覆蓋與極低的價格擊敗了國內市場上所有的中低端醫療險,引起整個業內轟動。眾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