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敏感體質,十年坎坷路 氫燃料電池汽車又一春?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最近回歸公眾視野。
責任編輯:汪韜 實習生 歐思綺
2018年6月26日,北京永豐加氫站。
(本文首發于2018年6月28日《南方周末》)
近兩個月來, 廣東、上海、海南、河南關于燃料電池汽車的新政頻出,提出發展燃料電池產業并實施補貼。
車輛缺乏安全標準、加氫站少,借助奧運、世博等東風依然未能騰飛,背后的主要原因還是氫氣自帶的“敏感體質”。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最近回歸公眾視野。
在2018年5月訪日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觀了豐田燃料電池汽車“Mirai未來”。近兩個月來,地方支持政策頻出。
在大氣污染治理的嚴峻形勢和彎道超車的汽車產業愿景下,新能源車被寄予厚望。十年前,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將燃料所具有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曾經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依靠新能源車“十城千輛”計劃完成了最初的原始推廣。
十年后,“佩戴”著綠色牌照的電動車已隨處可見,氫燃料電池汽車還被束之高閣,曾在奧運會、世博會中高調亮相的、成本近千萬元人民幣的燃料電池大巴被停用。
不過,業內人士估測,中國市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燃料電池商用車市場之一。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數據,2015-2017年,國內總計生產了燃料電池乘用車、客車、專用車1911臺,后兩者共1837臺。
駕駛到底安不安全?追尾后汽車會不會爆炸?加氫站該建在哪里?……自帶“敏感體質”的燃料電池汽車亟待破局。
政策加持資本涌入
愛德曼氫能裝備公司正在為從外省遷廠到廣東佛山南海做準備,主攻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的專門化和國產化,公司剛剛成立兩年。
“我們是奔著佛山來的?!笨偨浝睚忔焊嬖V南方周末記者。佛山市南海區擁有全國最大的氫能產業聯盟,更重要的是政策加持。
2018年6月14日,廣東省“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提出,拿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省級財政補貼資金中的30%用于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
上海、海南、河南關于燃料電池汽車的新政也頻出。繼2017年9月出臺發展規劃后,上海在2018年5月又發布了財政補助方案;6月1日和6月5日,海南和河南分別發布了補貼規則。
從頂層設計到規格,燃料電池汽車從來不輸給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兩類新能源汽車,《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