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玩具沒用?

很多玩具廠商都宣稱,它們的玩具能讓嬰幼兒更早學會閱讀、學習、算術和行走,然而科學家認為,這些說法大多沒有科學根據;而以正常節奏與另一個人互動,才是對孩子最有益的游戲。

責任編輯:朱力遠

(丹·塞林格(Dan Saelinger)/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6月28日《南方周末》)

很多玩具廠商都宣稱,它們的玩具能讓嬰幼兒更早學會閱讀、學習、算術和行走,然而科學家認為,這些說法大多沒有科學根據;而以正常節奏與另一個人互動,才是對孩子最有益的游戲。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生命初期就飛速發展。玩具難道不應該助一臂之力嗎?如果你的寶寶在合適的發育窗口期玩合適的玩具,他就能變得比其他孩子更聰明、更協調、更成功——推銷員如是說。

但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兒童心理學領軍者、專欄作家艾莉森·戈普尼克(Alison Gopnik)看來,“玩具可以促進孩子成長”的這種想法,“從根本上誤解了發育過程”,即使專家真的設計出了這種玩具,那“也是徹底推翻了童年的意義”。戈普尼克認為童年真正的意義,是讓孩子進行自我建設。

在美國,無論是那些刺激新生兒視覺發育的黑白床鈴,還是幫助兩歲左右孩子學習編程的毛毛蟲玩具,號稱有助寶寶發育的玩具都極受追捧。不過它們真的有用嗎?在戈普尼克和許多發展心理學家看來,這些產品的有效性尚待驗證。很多時候,這些玩具的宣傳要么基于不靠譜的科學,要么根本就跟科學不搭界。

根據全球市場調研公司Euromonitor的數據,北美的教育玩具市場今年的估值已經超過40億美元,并且還在迅速增長。專家說,這源于美國家長深深的不安全感。我們的女兒是不是母乳喂養時間太長?或者還不夠?我們的兒子是不是在適當的年齡上的幼兒園?如果寶寶沒能早點學會爬行、走路、說話、讀書,甚至算術,那他們就一定會落在人后了。

“籠罩在孩子身邊的,是家長造成的焦慮、緊張的氣氛,‘哦,天哪,你落后了!’”芭芭拉·薩內卡(Barbara Sarnecka)說,她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研究語言和數學習得(math acquisition)的認知科學家。

長期以來,科學家滿懷熱忱,付出極大的努力,試圖理解人類大腦是如何發育,以及怎樣才能幫助那些真正在發育上、社交上落后的孩子。但現在,許多玩具廠商卻告訴你,他們的玩具可以讓資質平平的孩子變得超人一等。玩具廠商的這種宣傳,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識字類玩具

早在精子和卵子相遇之時,廠商們就已經瞄準家長的焦慮開始制定市場策略了。準媽媽必須得小心地考慮營養、維生素和壓力的問題,唯恐一著不慎給孩子帶來終身遺憾。當然啦,你的小胚胎也需要合適的音樂。

是的!成功人生的快車道,從子宮里聽音樂開始。你可以買到固定在孕婦的肚子上放音樂的揚聲器。還有一個玩意兒更進一步,叫做BabyPod,是一個可以塞進陰道的燈泡形、硅膠質音樂播放器。產品網站上的介紹說:“我們設計產品的出發點是,音樂會激活大腦中促進語言和溝通的回路。換句話說,學習在子宮中就開始了。”

寶寶確實能在子宮中學習,音樂也確實可以讓幼兒受益。但是沒有證據表明音樂可以幫助子宮中的寶寶。Babypod的制造者在英國醫學超聲學會下屬的期刊《超聲》(Ultrasound)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展示和外置播放器相比,它們的產品能誘發胎兒產生更強的反應,但并沒有得出結論說,這種反應是正面積極的,也沒有說給胎兒放音樂能讓孩子未來更聰明。

“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