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場花火大會,找回久違的少年感
每年10月,隨著最后一場夏日花火大會落下帷幕,夏天也便結束了。
責任編輯:吳悠
日本東京第45屆煙花大會,7000發煙花在江戶川河上空綻放。
在日本,花火大會是夏天的標配。在日語里面,煙花以“花火”一詞表示。每年入夏以后,花火大會在日本各地陸續舉行,始于六月,終于十月。與其它國家在特定節日或隆重的活動上放煙花助興所不一樣,日本的花火大會,慶賀的是人們的日常。煙火,與夜間清涼的河岸邊、穿著浴衣的少年少女、擠滿游戲和小吃攤檔的屋臺一條街,共同構成一首夏日的風物詩。
東瀛花火溯源
人們聚集在一起看煙花。
煙花何時誕生,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但大多數人認為煙花誕生于約6世紀的中國。在古代的戰場上,人們以狼煙傳遞信號,這便是煙花的前身。隨著火藥制造技術的不斷發展,煙花應運而生。
13世紀,煙花傳至歐洲,人們在制作煙火的過程中加入發光劑和發色劑,使煙火綻放出五彩繽紛的顏色。
日本關于煙花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室町時代。大臣萬里小路時房在日記《建內記》里寫道,1447年5月5日,京都凈華院舉辦法事后,院內上演了一場類似唐人煙火的風流雅事。人們以竹作框,做出芒草、桔梗、仙翁花、水車等形狀,在上面纏上繩子,點火后,火沿著繩子蔓延,火花如同流星般飛濺。時房感慨此乃“絕代之火術也”。
1543年,葡萄牙人將火槍帶至日本,煙花的制作原料與黑火藥也隨之流入東瀛。煙花的制造技術則從明朝傳至日本。以此為契機,日本開始正式制作煙花。
根據《駿府政事錄》,1613年8月,前往駿府城拜訪的英國使者與德川家康共同欣賞了一場煙火。那時的煙花與現在的煙花不一樣,只是從竹筒里噴出的粉末,但仍深得家康喜愛。當時,家康的出生地三河地區是全國唯一可以制造和儲存火藥的地方,以之為中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