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擰緊資金 樓市繃緊神經

在2014年這個關口,“去庫存”和“棚改三年攻堅計劃”兩個艱巨的任務撞在了一起,而棚改貨幣化,同時解決了這兩大難題。

責任編輯:馮葉 何海寧

2017年8月,上海市中心最大的棚戶區——張橋征收成功,周邊豪宅在2016年就已均價10萬以上。(視覺中國/圖)

在2014年這個關口,“去庫存”和“棚改三年攻堅計劃”兩個艱巨的任務撞在了一起,而棚改貨幣化,同時解決了這兩大難題。

棚改貨幣化安置,既關系著房地產市場,也關系著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

2018年7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數據顯示,6月PSL(抵押補充貸款)投放605億,環比5月減少近200億。PSL是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的主要資金來源,這意味著這一領域的貨幣投入開始放慢腳步。

幾天前已有苗頭。據6月26日新京報報道,PSL發行主體國開行上周已經給各個分行發布了工作通知,將所有棚改合同審批權限上收總行。

當天地產股應聲暴跌。申萬地產指數顯示,過去一周來,地產股市值已蒸發逾3000億元。

棚戶區改造為什么會如此牽動房地產企業的神經?因為2014年以來以貨幣化安置為主的棚改政策,大大推動了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步伐。

針對國開行收緊棚改融資的市場傳聞,國開行回應稱,2018年以來,開發銀行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棚改政策,配合地方政府依法合規開展棚改融資工作。截至5月末,國開行發放棚改貸款4369億元,有力地支持了棚改續建及2018年580萬套新開工項目建設。

棚改序幕拉開

棚,意為,用竹木搭成架子,上面覆蓋席、布等做成的遮蔽風雨日光的東西或簡陋的小屋。棚戶,指住處簡陋的人家或住戶。棚戶區,顧名思義就是棚戶集中的區域。

其實在中國的法律法規中沒有對“棚戶區”的明確界定,由各地方自行制定標準,一般而言“棚戶區”是指城市建成區范圍內,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質量差、人均建筑面積小、基礎設施配套不齊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隱患大、環境衛生臟、亂、差的區域。

據長期關注棚戶區改造的北京才良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才亮梳理,棚戶區最早出現在19世紀末的上海沿蘇州河兩岸。當時的上海,由于近代工商業的發展,外來的工人拖家帶口慢慢聚集在一起,搭建簡易住房,幾十年來漸成規模,形成了當時的棚戶區。

集中連片的棚戶區改造始于2004年遼寧撫順,此后快速推廣至全中國。

201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后一個時期,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包括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要更大規模加快棚戶區改造,決不能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

根據國務院工作安排,從2015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