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腦”廣告:一句話里的乾坤
葉茂中提交“旅游之前先上馬蜂窩”的創意后,在15分鐘內即獲得通過;知乎老板周源在聽過創意提案后,站起來說要追加雙倍廣告投入。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6年陜西街頭的標語和廣告隊伍。
(本文首發于2018年7月5日《南方周末》)
葉茂中提交“旅游之前先上馬蜂窩”的創意后,在15分鐘內即獲得通過;知乎老板周源在聽過創意提案后,站起來說要追加雙倍廣告投入。
一分鐘的時段,被劃分成12個小塊,這意味著,每一則廣告只有短短的5秒。一句話流行語,成為當時廣告流行模式。
“廣告狂人”葉茂中第一次被“洗腦”是在候機大廳。
有一年,在等待航班的間歇,大廳喇叭不停播報找人:“張國榮先生,張國榮先生,張國榮先生,請馬上到登機口登機。”
葉茂中是張國榮粉絲,起身跑過去守株待兔,想一睹偶像風采。沒承想,只等到一個矮矮胖胖的中年男子,行色匆匆趕來。
葉茂中略感失落,怏怏地往回走,三個字徘徊往復,始終揮之不去。打那兒起,他有機會就拖延,等著乘務員吆喝“葉茂中請登機”,“不多喊幾遍不動身”。
此番,他把“機場喇叭”搬到了世界杯舞臺。2018年世界杯鏖戰正酣,葉茂中操刀的“你知道嗎”與“為什么要上馬蜂窩”兩部廣告片以及紅制作操刀的BOSS直聘廣告片,一舉成為熱議焦點,并列世界杯三大洗腦廣告。
綜觀洗腦廣告演化史,產業變遷與媒體迭代共同塑造了廣告業態,表現形式日新月異,但是它的內核始終如一。
“招人煩是廣告的特性”
“好的廣告從來都不讓別人喜歡,招人煩是廣告的特性。”葉茂中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不認為自己的廣告僅僅是洗腦重復,而是高水平的創作。
他舉例說,為了找到這次“知乎”廣告里的一個聲音,他自己就練了22天。知乎廣告里的三個問句不是簡單重復,而是情緒的遞進。
葉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