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難到痛了,痛到哭了 ——一部可能推動社會進步的電影
我們的社會都在面對而不是回避這個問題的時候,解決它的曙光就出現了。
責任編輯:呂宗恕
《我不是藥神》。
7月4日晚《我不是藥神》點映,我是直到聽完了片尾曲《只要平凡》才走出電影院,完全止不住眼淚。這部片子在點映時段奪得當天票房冠軍,零差評,朋友圈各種炸裂,豆瓣評分高達9.0。我個人判斷,這部電影可能因其面對沉重現實問題的勇氣和深刻而又生動的表達載入中國影史。
這個故事原型較早見諸報端是2014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刊出的《救命藥之罪》一文。在該文中,陸勇的命運跟《我不是藥神》主演徐崢幾乎一樣。
徐崢是我們的公益伙伴,他和知名藝人陶虹發起的崢愛慈善基金就設在我們新陽光慈善基金會旗下,該基金的主要業務就是支持我們為白血病長期住院患兒設立的病房學校。所以故事的梗概我提前知道,但是我在兩個小時的觀影中完全沒有出戲。
我和影院中座無虛席的觀眾反映一致:前面不時會心的笑,后面難以抑制的淚。“活著需要勇敢,沒有神的光環,你我生而平凡……”當電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