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一個“不讓人討厭的解說員” 韓喬生談網絡時代的足球直播
“廣播年代用的語言,現在再講就不高級了”
責任編輯:宋宇
韓喬生
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央視足球解說員韓喬生更換了自己的主場,坐在了網絡直播室。央視首次與兩家網絡平臺共同直播,網友可以選擇不同版本的解說,包括久違的韓喬生版。
2004年之后,韓喬生淡出足球解說席,取而代之的是年輕一代足球解說員。
韓喬生不看好“使用老班底”的西班牙,欣賞“大膽變革”的瑞典隊。隨后幾天,西班牙被俄羅斯淘汰,瑞典則晉級八強。“強隊與弱隊差別越來越小了,足球比賽需要革新,”韓喬生說,在多聲道的網絡解說時代,“解說應該打破現在的格局,超越電視(解說)模式。”
2018年6月28日,韓喬生在中國網絡電視臺錄制世界杯小組賽最后一天的節目。工作前,他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
在韓喬生的印象中,1986年世界杯中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促進了電視轉播的細化。緊接著的兩屆世界杯,電視技術不斷提高,畫面中的慢動作和近景越來越多。他是中央電視臺體育部,即現在的體育頻道最早的三位播音員之一,親歷了足球解說由廣播到電視、網絡的演進。
中國最早的世界杯足球解說是錄播:央視解說員通過國際通信衛星收看比賽實況,同時錄像,再就著畫面配上中文解說,制成錄像帶在電視臺播放。當時錄像帶只有兩路音軌,解說配音時要重新導一遍,畫質損失很多,圖像比較模糊。改進的錄像帶增加到四路音軌,畫質不再受影響。“我就想,今后會不會隨著發展出現16路、32路的聲音軌跡?在一場轉播當中不必只聽一個人的聲音,大家可以通過自己不同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人的聲音解說。”韓喬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今天實現了。”
“廣播年代用的語言,現在再講就不高級了”
南方周末:你解說過各種各樣的體育項目,不同運動的解說是否有難易之分?足球解說屬于什么難度?
韓喬生:相對來講,足球、冰球、美式橄欖球這些項目,人多、激烈,太多節外生枝,比如足球意想不到的紅牌,或裁判的人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