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到嚴控,大建到大拆小水電拐點到了
利潤變薄的出路,是多用水發電;環境問責的出口,是多放水下流。無論環境承載力還是市場容量,都無法再容許全國2.41萬座小水電全部生存下來,除非變身為綠色小水電。
責任編輯:汪韜
2017年6月,安徽省岳西縣,美麗水電站爆破現場。
(本文首發于2018年7月12日《南方周末》)
近一個月,偏居一隅的小水電突然被擺在聚光燈下: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生態環境部和水利部等部委先后發文要求整頓。
自中央環保督察起,2017-2018年,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11省份34個市縣正在對小水電關停、整頓。
利潤變薄的出路,是多用水發電;環境問責的出口,是多放水下流。無論環境承載力還是市場容量,都無法再容許全國2.41萬座小水電全部生存下來,除非變身為綠色小水電。
坐在南方周末記者對面,江西省崇義縣水利局副局長鐘芳明開了個玩笑,“上回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也是穿的這件衣服,我都有點怕這件衣服了。”
玩笑背后,幾多壓力。
2018年6月20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播出“小水電影響大生態”的報道,崇義縣樂洞鄉樂洞河29公里長的河道上分布有10座小水電,距離最近的電站相隔僅百米。報道畫面中,降水充沛的樂洞河,有的河段石灘裸露,幾近干涸。鐘芳明作為小水電主管部門水利局的代表,出現在央視鏡頭前。
6月29日,當南方周末記者來到樂洞河時,10座小水電已經被拆除6座,河水恢復了湍急生猛的樣子。
小水電,指裝機容量5萬千瓦以下的水電站,多分布于山區的小河谷中。近一個月內,偏居一隅的小水電們突然被擺在聚光燈下: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生態環境部和水利部等部門先后發文,要求長江經濟帶11省份開展小水電排查整頓行動,并在2018年12月底前原則上暫停受理新建、擴建小水電項目環評文件。
6月19日,審計署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審計結果》顯示,小水電等項目的過度開發致使長江經濟帶11省的333條河流出現不同程度斷流,斷流河段總長度超過1017公里,相當于一條淮河。
整頓行動背后,是國家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破壞的日益警醒。
不只是長江經濟帶,自中央環保督察起,甘肅祁連山、福建、青海、廣西……2017-2018年,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11省份34個市縣正在對小水電關停、整頓,有的一個縣就關停了幾十座。
“以前政府鼓勵發展小水電,現在我們成了過街老鼠。”安徽岳西縣小水電協會副會長王偉國無奈感嘆道。他的電站因位于國家級保護區內,已于2017年5月遭到關停。
不少小水電業主和政府人士都感到,小水電的拐點真的到了。
整頓進行時
整頓之風,起于中央環保督察。云南昭通市鎮雄縣一位小水電業主回憶,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就曾來到當地,“下來調查我們的環評問題,環評不通過的,一定得關閉”。
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中央環保督察提及小水電,始于2016年向廣西反饋意見時提到“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或緩沖區內,存在違規開發小水電問題”。2017年,震動全國的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通報,中央環保督察組向福建、湖南、四川反饋意見時,都點名了小水電。
2018年5月-6月間,來自國家部委的文件、報告密集發布,直指小水電無序開發,破壞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整頓風聲更大了。
先進的技術手段讓小水電問題進一步暴露。鐘芳明透露,樂洞河水電站密集的問題,是審計署通過衛星遙感發現的。“29公里10座電站,在崇義也是最特殊的。當時央視要找典型,就選了樂洞河。”
楊春明是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