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無底洞,還是黃金坑 ?

股市在向更健康、有秩序方向發展的同時,也讓一些抗風險能力低和流動性差的公司陷入危機。2018年之后,A股出現了大量股權質押爆倉和債券違約。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黃金坑”到了嗎?(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7月12日《南方周末》)

股市在向更健康、有秩序方向發展的同時,也讓一些抗風險能力低和流動性差的公司陷入危機。2018年之后,A股出現了大量股權質押爆倉和債券違約。

2018年1月底開始,滬指從峰值時的3587.03點一路下挫,在7月6日這一天,擊穿2700點,隨后快速收復。7個月間,跌幅近25%。

7月5日的Wind數據顯示,萬得全A成交額僅3153億元,維持近期地量態勢。

隨著成交量的下滑,整個市場變得沉寂起來。A股換手率持續走低。剔除停牌個股,3300多只個股中,換手率超過2%的個股僅占比24%,而有超過半數的個股換手率低于1%,其中還有30%的個股換手率低于0.5%。

去杠桿、貿易戰、嚴監管,諸多因素裹挾著A股,跌跌不休的A股究竟會走向何處?

遍地“1元股”

根據天風證券研究所的報告,過去半年,一些重要的指數一直徘徊在年線附近,進行反復爭奪。這些指數包括上證50、滬深300,以及代表成長性的中小板指數和創業板指數。

2015年股災之后,價值投資一度備受推崇。然而進入2018年,作為價值投資重要參考的被稱為“漂亮50”的上證50指數,也沒了往日的靈氣,跟著大盤跌跌不休。

杭州一家私募基金經理馬小東曾一直專注于殼股投資。2015年時,他的投資標的主要是市值在20億元左右的小市值殼股。他把這些公司稱為“小巧玲瓏”,進可拋,退可守,如果這些小公司要被借殼重組,那就押對了寶。

那時整個股市的估值比較高,市值低于20億的公司很少,只要有低于20億的小市值公司出現,馬小東就會毫不猶豫地重倉投入。

但是2017年IPO加快之后,殼股進入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