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特瑪“生死劫” 估值52億的新能源專用車電池王者緣何倒下?
新能源專用車躲過了2016年那一輪“騙補”清查風暴,卻躲不開市場競爭帶來的新一輪洗牌。即使如沃特瑪這樣滾雪球般滾出市場第一的規模,亦不能獲得免死金牌。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周小鈴
深圳沃特瑪總部。
(本文首發于2018年7月12日《南方周末》)
新能源專用車躲過了2016年那一輪“騙補”清查風暴,卻躲不開市場競爭帶來的新一輪洗牌。即使如沃特瑪這樣滾雪球般滾出市場第一的規模,亦不能獲得免死金牌。
“他們這是把祖宗八代的錢都花光了!”2018年7月6日上午,深圳坪山新區蘭景北路68號,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特瑪”)總部北門,一位來自江蘇的沃特瑪供應商回應湊上來詢問催債結果的同行。
沃特瑪異軍突起,是靠抓住了中國新能源專用車市場的爆發機會。在城市公交車、出租車之后,包括物流車、環衛車、特種作業車在內的專用車,正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下一個增長點。
沃特瑪連續幾年在中國專用車裝機量排名第一,并自2015年起連續三年排名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三,2016、2017年全球排名第四。
但浪潮之巔的沃特瑪卻很快走到了破產邊緣。截至2018年3月,以沃特瑪為主要資產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堅瑞沃能(300116.SZ),總資產為293.83億元,總負債達256.18億元,并有近20億元的債務逾期。
動力電池行業研究人士李平對此并不同情,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2018年以前,專用車、特別是物流車并沒有形成真正的市場,沃特瑪模式玩不下去了,才會出來真正的市場”。
估值52億
門口的春聯遮住了門牌號“竹坑第一工業區21號”,這里是員工們所說的沃特瑪“老廠”。大門另一側墻上還掛著一張褪色的招募大巴司機的海報,有人在貼海報的不干膠上寫了幾個小字,“沃特瑪要倒閉”。
一位附近的居民還記得過去三年來的熱鬧景象:一到中午,工廠外面的路上全都是站著吃飯的沃特瑪員工。公司派車送飯過來,大家在外面吃完飯趕緊回去上班。訂單太多忙不過來,普工一個月可以拿七八千元的工資,人人都想進沃特瑪。
2017年下半年開始冷清,而今人去樓空。除了門口唯一一名保安和躺在一樓一堆材料旁的那條狗,再沒有其他活物。正對大門的二樓樓道外墻上有一個長、寬超過一米的破洞,仿佛一張來不及合攏的大嘴,從外面看去又像是一個無底的黑洞。
廠房外墻上貼著一張沃特瑪電芯精益生產Q2期總結宣傳看板、沃特瑪電芯生產工藝流程圖,是它在這棟建筑留下的最醒目的痕跡。
1996年,大專畢業后的李瑤南下深圳,在他的安徽籍同鄉王傳福所創辦的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工作了三年,以品質部高級主管的身份跳槽到廣州一家電池企業出任副總裁。又三年后,29歲的李瑤回到距離比亞迪電池公司不遠處,作為大股東和其他4人一道創辦了深圳市樂凱電池有限公司,后改名沃特瑪。
沃特瑪對外自稱是中國最早研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并率先實現規?;a和應用的企業之一,主要產品是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其實它創立之初的主要產品是鎳鎘、鎳氫充電電池,主要應用于通訊電子產品、電動玩具、電動工具等,2006年才開始涉獵動力電池,2011年開始啟動動力電池組生產基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