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醫生“誤診”塵肺病被捕后 職業病認定困局亟待破解
職業病醫學診斷和認定沒分離,醫生群體戰戰兢兢,勞動者也不能盡早地得到診斷、救治和賠償。
責任編輯:袁端端
塵肺病被稱為“上半輩子用命來換錢,下半輩子用錢換命”。
(本文首發于2018年7月12日《南方周末》)
對綜合醫院而言,當前各地區職業病診斷收費標準不一,不能成為醫院主要收入來源,而且涉及勞動關系,承擔的責任超過普通醫學診斷,很容易使醫院和職業病診斷醫生陷入工傷糾紛。
職業病醫學診斷和認定沒有分離,不僅使醫生群體戰戰兢兢,也使勞動者不能盡早地得到診斷、救治和賠償。
貴州航天醫院三位職業病診斷醫生,2017年11月被捕,被指控至少將393名不應診斷為塵肺病的患者診斷為塵肺病,造成約3000萬社保資金流失,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這是全國首例職業病醫生因診斷問題被指涉嫌國有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被羈押七個多月后,目前張曉波、董有睿、黃亨平三名醫生正取保候審在家。
據黃亨平的妻子舒女士對媒體介紹,事發源自2016年上半年煤礦企業的舉報。同年8月,公安機關以涉嫌詐騙國家社?;鸬慕洕p騙罪為由對黃亨平立案偵查。次年11月,罪名變更為國有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連同該醫院職業病塵肺病診斷小組參與診斷的另外兩位醫生張曉波、董有睿,分別被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羈押期間,公安機關曾拒絕三名涉事醫生家屬取保候審的申請。
2018年2月14日,貴州航天醫院暫停了職業病診斷。目前,該案正處于檢察院第三次審查起訴階段。
南方周末追蹤調查發現,塵肺病診斷,本是醫學問題,卻涉及煤礦企業、勞動者以及社保部門的利益博弈,其反映的職業病診斷困境則更令人深思。
被煤礦舉報的礦工
據大愛清塵基金網站介紹,中國約有600萬塵肺病農民工,大多是采礦、石材行業的工人,因長期吸入粉塵而患上無法治愈的塵肺病。塵肺病是一種嚴重的職業病,一旦不能夠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就不能夠得到相應的醫療保障。因此,爭取確診成為了每一位塵肺病患者都要經歷的艱難之路。
2009年張海超“開胸驗肺”事件就曾引發媒體聚焦。被鄭州職防所診斷為“無塵肺0+期(醫學觀察)合并肺結核”后,張對結果不滿,后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行肺組織活檢手術以證明自己患有職業塵肺病。
根據工傷認定的相關規定,被診斷為職業病的礦工,可以獲得相應數額的補助金。在上述貴州航天醫院案件中,2016年6月,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