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新企業,在公益與商業之間

社會創新企業把理想轉變為現實,實現商業與公益的互補、平衡,需要經歷哪些考驗和蛻變?

責任編輯:呂宗恕

戈壁徒步、城市馬拉松,都是第一反應提供急救的重要場景。(受訪者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7月12日《南方周末》)

一家普通企業從存活、發展、盈利再到上市,都尚屬不易,社會創新企業要把理想轉變為現實,實現商業與公益的互補、平衡,又需要經歷哪些考驗和蛻變?

越來越多專業的商業機構、商界知名人士,也在利用他們的影響力和專業能力,推動公益與商業邊界的融合。

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間,有一群人正在試圖創造一個商業和公益相融互利的世界。

一個世紀前,英國作家毛姆用月亮和六便士作隱喻,描寫了在商業社會的運行邏輯下,個人理想面對經濟現實難以為繼的悲??;現在,面對種種待解的社會問題,一群人正在嘗試推翻商業與公益理想難以并存的成見——堅持向上向善的理念,通過商業運作和創新手段,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收獲經濟回報,實現義利并舉。這類企業,現在有了一個更為人所知的名字——社會創新企業。

陸俊和侯昊分別是兩家社會創新企業的首席運營官(COO)和創始人。他們所在的這兩家企業,行業不同,規模不一,但在目標設定上卻有相同之處:除盈利外,還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賦能服務對象,并解決現實中存在的社會痛點。

但九死一生的商業競爭里,一家普通企業從存活、發展、盈利再到上市,都尚屬不易,社會創新企業要把理想轉變為現實,實現商業與公益的互補、平衡,又需要經歷哪些考驗和蛻變?

一位在風險投資領域深耕多年的投資人總結,創業的過程,是將項目和創始人的缺點不斷放大的過程,許多項目到最后都會因為這些短板走向死亡。因此,發現高成長性的社會創新企業,幫助他們找到、并補齊其中的短板,讓一顆種子有機會成長為一株大樹、甚至森林,對于立志促進商業與公益融合的人來說,同樣重要。

“發現并培育社會創新企業,讓它們從早期就適應資本運作的通道,為創始人們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加強項目商業競爭實力,對整個商業環境和社會整體的進步,都十分有意義。盡管這個過程很難,但是這些企業一旦發展壯大,就可以向大家證明,除了制造讓人沉迷、給人精神造成傷害的產品,商業上的成功,還有一種更美好的選擇。”社會價值投資聯盟秘書長白虹對南方周末這樣總結道。

為更好的世界,出發

2012年,曾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研讀EMBA的陸樂遭遇了同學在比賽中因為心臟驟停、周圍人缺乏急救知識、最終逝世的悲劇。平時喜愛各項戶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夏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