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向善,一股即將澎湃的浪潮

一股“商業向善”的力量正在成為新的潮流。

責任編輯:呂宗恕

中和農信以商業方式幫忙解決中國農村小額貸款難題而出名。(中國扶貧基金會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7月12日《南方周末》)

一股“商業向善”的力量正在成為新的潮流。在人人都是中心的互聯網時代,商業企業將更關注社會、用戶、員工和環境的關系,把做“好事”納入企業的盈利策略中,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力。他們發現,讓商業成為一種向善的力量,對商業利益最大化也有幫助。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商業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嘗試解決社會問題,將做好事納入企業盈利策略中,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力。他們發現,讓商業成為一種向善的力量,對商業發展更有幫助。

2018年3月,京東宣布將與澳洲牛肉商HW Greenham & Sons Pty Ltd合作區塊鏈平臺,讓消費者可以在區塊鏈上追蹤每一塊牛肉的來源,增加消費者的信任度,讓他們完全了解自己所購買的肉品。

6月,世界500強碧桂園宣布進軍農業,組建農業公司,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認為自己“有責任去為鄉村振興做些事情”。

2017年10月,在云棲大會上,馬云宣布阿里巴巴成立探索人類科技未來的實驗室“達摩院”,他指出社會責任與時代擔當是阿里巴巴探索人類科技前沿的根本動力,而“解決社會問題”是公司始終貫徹的技術研發邏輯。

同在10月,完成新一輪40億美元的融資后,美團創始人王興宣稱美團已經進入“社會企業”階段,將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而一些小型企業在成立之初,就決心在創造利潤的同時解決社會問題,成為共益企業或者社會企業。

在這些行動中,一股“商業向善”的力量正在成為新的潮流。“2018中國綠公司年會”上,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長、國際公益學院董事長、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說,商業向善應當成為主流,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即將洶涌澎湃的歷史潮流”。

20世紀經濟模式過時了?

為什么大企業紛紛“向善”?

其中一個聲音認為,當今世界的經濟模式急需改變。

21世紀是一個屬于互聯網、人工智能的時代,科技創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狀態、工作狀態、社交模式,而“互聯網+金融”更改變了財富積累方式。

2017年12月,在首屆“義利99”榜單的發布會上,馬蔚華提到當前經濟發展的兩個特點,“一邊是財富急劇增長,一邊是環境破壞、貧富差距拉大”。從企業家到消費者,大家都開始意識到商業對短期利潤最大化的追逐,顯現各種惡果。管理學家烏麥爾·哈克認為,這是舊有商業模式必然帶來的結果——鼓勵及刺激消費造成過度浪費,消耗自然資源帶來環境破壞,而財富的分配制度也導致財富的兩極分化,貧富差距日益增大。他將這種模式比喻成狩獵場,獵人們恣意攫取利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夏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