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私權保護還缺一條腿
“我們有憲法,不等于憲法保護的權利受到侵犯以后就能夠有效制止。所以不僅要有憲法,還應該有憲法保護的手段。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現在的私權保護還缺了一條腿?!?/blockquote>責任編輯:蘇永通 溫翠玲
2018年7月2日,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在寓所接受南方周末專訪。
(本文首發于2018年7月19日《南方周末》)
“我們有憲法,不等于憲法保護的權利受到侵犯以后就能夠有效制止。所以不僅要有憲法,還應該有憲法保護的手段。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現在的私權保護還缺了一條腿。”
“翻云覆雨人間事,過耳過目無窮。”半個世紀前,于厄運挾身、憤懣難當處寫下的詩句,成為江平先生一生的寫照。
從高校到牛棚,又從草廬到廟堂,“沉浮與枯榮”間,他遍歷民法典的多次起草,先后參與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等民商事法律的制定或論證,以“先程序、后實體”破題行政立法。
進入人生的第88個年頭,江平先生自認年歲太大,不會再有太大的作為。他身體狀況沒有比十年前經歷中風時更糟,自稱努力遵從醫生的囑咐,“少做一些腦力勞動”。
可事實上,從口述法史,參與各種會議、活動,為呼格吉勒圖撰寫墓志銘,再到接受媒體訪問、題字,只要事涉“法治”,用不著提請者做太多解釋,這位聲稱“以養生為主,就想多活幾年”的法學泰斗,仍是有求必應。
腿腳因1960年的災難早就不靈便了,耳朵也背得厲害,談話前要戴上助聽器。但談論私權保護的曲折與爭議,憶起立法的諸般細節,他的話語仍響亮干脆,不隱藏觀點。
“我個人的態度是能夠吶喊時要盡量吶喊,可以少發聲,但不能說違心之言。我想這是做人的一個基本態度,或者說作為知識分子所應持有的最起碼的態度。”江平說。
他曾參與立法工作二十二載,作為法學教育者更長達六十多年,是中國政法大學學生心目中“永遠的江校長”。
在他的第一位博士生、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趙旭東眼里,江先生不人云亦云,但也絕不輕易否定別人的學術觀點,“同事,甚至他的學生們,從來不用去揣測或顧忌江老師的態度,不用去迎合他的觀點,不必擔心會冒犯他的權威。”
南方周末記者登門拜訪時,適逢俄羅斯世界杯。江先生忙著看球賽,贊嘆法國天才姆巴佩“才十九、二十歲,速度真快”,抱怨西班牙和俄羅斯“踢起來沒勁,腳下傳來傳去”,不忘加上一句“法國和阿根廷那倒是真精彩”!
他最近看的書大多是歷史傳記,對阿拉伯、奧斯曼帝國和羅曼諾夫王朝的發展史很感興趣。電視連續劇也看,家庭劇和宮斗劇除外。“《大秦帝國》這樣的都不錯!”他爽朗一笑。
我始終主張人格權單獨成編
南方周末:您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