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三年棚改急行軍
全市范圍的大拆大建和樓市火爆仍未停止,未來三年,菏澤仍要改造棚戶區25萬套。錢從哪來?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周小鈴
已建設完成的新區。
(本文首發于2018年7月19日《南方周末》)
在菏澤,貨幣化安置早在年初就已收緊,政策的變化,在菏澤居民間劃出了一道分水嶺。有人心滿意足,也有人唉聲嘆氣。
全市范圍的大拆大建和樓市火爆仍未停止,未來三年,菏澤仍要改造棚戶區25萬套。錢從哪來?
正是吃午飯的時間,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的天池社區里,李秀蘭坐在家門口與鄰居聊天。丈夫兒子都去打工了,家里只剩她和老母親,誰都沒心思吃飯。
李秀蘭身旁是一片廢墟,兩個多月前,她家的房子被推倒了半邊。
過去兩年,菏澤這個以牡丹花和羊肉湯馳名的小城,因棚改出了名。從2016年開始,菏澤的棚改規模始終位列全國第一,被當地人戲稱為“中國拆遷第一市”。
一個月前,當國開行收緊棚改的消息傳來,各種分析和解讀都認為,棚改政策收緊,將令繁榮了一年多的三四線樓市緊繃。隨后在7月12日由住建部牽頭的通氣會上,與會領導稱棚改貨幣化安置要因地制宜。
實際上,在菏澤,貨幣化安置早在年初就已收緊,政策的變化,在菏澤居民間劃出了一道分水嶺。有人心滿意足,也有人唉聲嘆氣。
而由于地方政府的雄心,全市范圍的大拆大建和樓市火爆仍未停止,未來三年,菏澤仍要改造棚戶區25萬套。錢從哪來?
第一次知道“這是棚戶區”
從菏澤火車站出來,步行不了多久,就能一睹這個“中國拆遷第一市”的風采。一會是高樓林立的新區,轉眼又變成破舊雜亂的老城,偶爾還會經過沒有塔吊和綠色防塵網的地王。
由于多條道路都在施工,很多路口都只有臨時的信號燈,馬路上各種電動車、摩托車、三輪車肆無忌憚地占用主路,這在本地人眼里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即便是在剛建立起的新區,割裂也無處不在。位于火車站西面的菏澤高新區,路邊是精心裝扮的綠化帶和藍色圍擋,后面則是一片廢墟,一些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這里的菏澤人,正活在其中。57歲的李秀蘭就住在這里。
天池社區下轄有四個村落,土地主要以宅基地為主,大多數村民雖然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